[发明专利]考虑用户市场响应潜力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4707.6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2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胜;武光华;李洪宇;李飞;张增丽;白新雷;廖菲;高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Q50/06;G06F1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湘江***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用户 市场 响应 潜力 电动汽车 画像 方法 系统 | ||
考虑用户市场响应潜力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方法及系统,包括:将获取的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分时电价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时间响应潜力模型得到时间响应潜力类型;将电动汽车的距离、时间和电价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空间响应潜力模型中,得到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基于电动汽车在设定时间内的需求电量确定电量响应潜力类型;由时间响应潜力类型、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和电量响应潜力类型得到电动汽车用户画像;其中,时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基于剩余电量和分时电价,以及时间潜力类型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的;空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影响因素和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对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全面分析,得到电动汽车用户的市场响应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负荷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考虑用户市场响应潜力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未来电动汽车迅速发展,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电造成的负荷增长将使得电力系统的峰谷差增大和网损增多,这些都会对电网产生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增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以减小电动汽车充电产生的不利影响。准确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可以为制定车-网互动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电网在制定车-网互动策略时,需要知道有多少电动汽车用户愿意响应调度策略,才能更好的确定调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营销。未来引导电动汽车响应市场,需要建立每一个电动汽车用户在时间、空间和电量上的市场响应潜力用户画像,找到市场响应潜力大的电动汽车用户对其进行营销。电动汽车用户画像的建立可以为车-网互动策略确定调度和营销的对象,使调度指令响应的更迅速、更充分。
目前根据用电负荷进行用户画像的研究有很多,研究方向从普通用电用户到电动汽车用电用户,并将聚类得到的用户集群用于后续电网与电动汽车的互动研究中。针对普通用电负荷的用户画像研究,现有研究都是对普通用电负荷进行聚类和用户价值细分,而没有结合时空两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画像相关研究,现有研究均只进行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特征分析,而没有评估每一类电动汽车用户的价值。而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最直接的交互方式就是充电电价,而当前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数据进行的用户画像研究中,无法判别哪些用户对电价敏感,也无法得到什么用户的市场响应潜力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研究均只进行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特征分析,而没有评估每一类电动汽车用户的价值,无法判别哪些用户对电价敏感,也无法得到什么用户的市场响应潜力强的问题,考虑用户市场响应潜力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方法,包括:
将获取的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分时电价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时间响应潜力模型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时间响应潜力类型;
将获取的所述电动汽车的距离、时间和电价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空间响应潜力模型中进行辨识,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空间响应潜力类型;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在设定时间内的需求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电量响应潜力类型;
由所述时间响应潜力类型、所述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和所述电量响应潜力类型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
其中,所述时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基于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和分时电价,以及所述电动汽车的时间潜力类型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的;
所述空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将所述电动汽车的距离、时间和电价三个维度对应的影响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将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空间响应潜力类型作为所述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训练得到的。
优选的,所述时间响应潜力模型的构建包括:
基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和分时电价计算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
为所述电动汽车用户的时间响应潜力类型分配一个二进制编码;
由所述第一类数据、所述第二类数据和二进制编码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得到划分时间响应潜力类型的超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4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