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4121.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孔彪;刘天亿;谢磊;曾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B22F1/054;B22F9/24;A61K47/12;A61K47/04;A61K4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程宗德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度 响应 复合 粒子 组装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油酸钠和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以及核糖处理得到烧瓶状碳纳米颗粒;步骤2,烧瓶状碳纳米颗粒进行煅烧;步骤3,烧瓶状碳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步骤4,四氯合铂酸钾溶解并老化,四氯合铂酸钾溶液中添加封端剂PluronicF‑127和抗坏血酸水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步骤5,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第一分散液,处理后得到铂纳米颗粒/烧瓶状碳纳米颗粒;步骤6,脂肪酸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得到第二混合溶液;步骤7,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铂纳米颗粒/烧瓶状碳纳米颗粒得到第二分散液,处理得到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的超组装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瓶状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非对称形貌和空腔的存在在催化、储能、污染物分离、充当纳米反应器,控制释放,药物递送,以及用于封装各种类型的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这些应用中,将治疗剂递送到感兴趣的部位和控制释放是最受关注的应用。纳米瓶的高承载能力使得尽可能减少载体材料,从而降低其在体内的潜在毒性。开口允许轻松装载和释放基本上所有类型的治疗剂,无论其大小和性质。此外,开口可与智能材料相结合,以便根据外界刺激按需释放有效载荷,因此可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同时降低靶外毒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瓶装结构的非对称特性,其具有不对称催化的能力,因此具有催化分解燃料以自主运动的潜力。
最近,相变材料因其作为温度控制释放和相关应用的智能材料的独特能力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固体相变材料中的有效载荷可在其熔化时迅速释放以响应温度的升高。在各种类型的固体相变材料中,天然脂肪酸作为细胞的关键结构成分和动物重要的饮食能量来源,由于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多样性、丰富性和低成本而特别具有吸引力。然而,由脂肪酸制成的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通常很差。它们往往聚集成更大的颗粒,然后漂浮在水溶液的表面。尽管可以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添加两亲性分子(如磷脂或泊洛沙姆)来解决分散性问题,但要防止脂肪酸在溶液中提前降解和载荷的泄露都非常有挑战。
另外,传统的药物递送策略主要依靠体液循环,由于缺乏选择性和靶向性,治疗效果较差。此外,药物直接暴露在生理环境中。因此,药物与健康组织之间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的超组装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温度响应性复合粒子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油酸钠和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后形成纳米乳液,将核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核糖溶液,将纳米乳液和核糖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后进行水热处理得到混合物,对混合物进行离心、洗涤后得到产物,将产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烧瓶状碳纳米颗粒;
步骤2,将烧瓶状碳纳米颗粒在氮气保护下煅烧;
步骤3,将煅烧后的烧瓶状碳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第一分散液;
步骤4,将四氯合铂酸钾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进行老化,在搅拌下向老化后的四氯合铂酸钾溶液中依次添加封端剂Pluronic F-127以及抗坏血酸水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5,向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第一分散液,搅拌、超声后得到产品,对产品进行离心、洗涤、冻干后,得到铂纳米颗粒/烧瓶状碳纳米颗粒;
步骤6,在磁力搅拌下,将脂肪酸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4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