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1313.5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廖俊;唐志鹏;欧志荣;袁珊;姜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廖金燕 |
地址: | 5281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变型 双组份 聚氨酯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包括A、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聚酯多元醇,导热阻燃填料,催化剂和硅烷偶联剂,所述B组分包括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导热阻燃填料,除水剂和硅烷偶联剂。本发明制备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在常温条件下放置3个月以内不沉降,不渗油,有效改善了胶黏剂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软/硬沉降问题,以及因沉降所导致的胶体上下层比重不均匀和性能波动大的情况,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因流坠而污染基材表面并造成胶水浪费和施胶效率降低,同时所制备的抗沉降触变型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固化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粘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保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无污染,绿色环保以及质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设计中,因此保证动力电池系统持续稳定的高效运行是新能源汽车开发步骤中的重要一环。在动力电池组件组装过程中,需要使用胶粘剂进行粘结和密封,从而提高电池结构的阻燃性、导热性、稳定性、耐高温性和安全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因其具有性能可调、可粘结材料种类多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等优势成为首选。
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由多元醇组分和含游离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体组分构成。两个组分的基体树脂通常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被广泛用于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粘结胶。为了提高双组份粘结胶的导热和阻燃性能,胶黏剂中通常填充混合有导热阻燃填料,如氢氧化铝或氧化铝等,但以上填料普遍具有较高的吸油值,在使用时需进行表面包覆处理。例如,中国专利CN111534268A,CN111808570A和CN105778847A都公开了使用硅烷偶联剂或分散剂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并降低体系的粘度。
虽然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对于改善填料表面的亲油性,促进粉体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和改善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上述硅烷偶联剂,有的由于分子链的极性太低,导致所包覆粉体在填充到极性较高的聚酯多元醇组分后会快速出现沉降渗油的问题,有的虽然能够提高与多元醇之间的相容性,改善粉体的分散稳定性和均匀性,但胶体组分没有触变比,在施工过程中,如点胶和喷胶操作下,易流坠,导致基材表面污染,降低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带有极性苯基氨基甲酸酯基基团的长链硅烷偶联剂对导热填料进行表面包覆处理,不仅使得粉体表面与聚酯多元醇树脂和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之间产生牢靠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树脂对所包覆粉体表面的浸润性,改善了粉体在树脂基材中的分散均匀性和分散稳定性,并降低了体系粘度;而且在极性较强的聚酯树脂中,非极性的长链脂肪族结构易发生彼此间的物理缠绕,导致粉体颗粒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聚集,但这种物理缠绕作用当被在施加外力后,会随之解除,故有助于提高胶体的触变性,所述双组份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在常温条件下放置3个月以内不沉降,不渗油,有效改善了胶黏剂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软/硬沉降问题,同时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因流坠而污染基材表面并造成胶水浪费和降低施胶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沉降触变型的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各原料及重量份数如下:
聚酯多元醇:100份
导热阻燃填料:100-600份
硅烷偶联剂:0.1-3份
催化剂:0.01-1份
所述B组分各原料及重量份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1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贴标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金属管生产加工的粉磨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