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电力控制与采集业务的5G通信边缘计算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4948.2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1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金鑫;陆俊;林航;李振伟;汪筱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3 | 分类号: | H04W12/03;H04W12/106;H04W24/02;H04W28/20;H04W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兵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电力 控制 采集 业务 通信 边缘 计算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电力控制与采集业务的5G通信边缘计算装置及系统,属于配网传感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所述计算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的配电网状态采集类业务信息,并将处理后业务信息发出;第一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加密和解密业务信息;无线信号探针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获取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当前信息传输有效带宽;第一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处理业务信息;业务端口切换模块用于动态分配当前业务信息的计算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传感信息的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面向电力控制与采集业务的5G通信边缘计算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供电使用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供电到户的关键任务,而其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对社会生产影响巨大,配电网中的诸多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柱上开关、馈线开关、配电终端等设备能够对电网线路故障进行及时感知,同时丰富的物联网手段业务配电网生产控制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支撑手段,如视频监控、图像监控、温度监测、微气象监测、湿度监测、水侵监测等设备能够对配电线路周边进行全方位监测,然而配电网线路面临分布广、线路复杂等典型特征,传统光纤通信信道建设成本高、协调难度大,严重制约了智能化设备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现有配电网管理将上述业务内容分为控制类业务与管理类业务两大类,且两类业务以分区、分域的形式进行分别管控,无法实现业务的混合采集与传输,且现有方案中多采用不同的传输介质完成不同业务的分类采集,以保证业务的隔离采集、传输、汇聚,造成了通信设备重复投入、人员运维难度增加、设备故障风险提升等问题。
配电网生产控制类业务与管理类业务在通信质量需求上差异较大,尤其是对于控制类业务要求传输可靠性在99.99%以上,通信时延水平在毫秒级,而管理类业务作为辅助业务场景,对时延、丢包等特性要求不敏感,能够完成业务数据采集即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因此既满足生产控制业务传输通信质量需求,同时满足管理类业务通信需求的技术方案在当前阶段存在空白和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电力控制与采集业务的5G通信边缘计算装置及系统,该计算装置及系统能够提高配网设备的传感信息的传输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电力控制与采集业务的5G通信边缘计算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的配电网状态采集类业务信息,并将处理后所述业务信息发出;
第一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加密和解密所述业务信息;
无线信号探针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当前信息传输有效带宽;
第一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处理所述业务信息;
业务端口切换模块,与所述无线信号探针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一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第二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第一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边缘计算模块连接,用于动态分配当前业务信息的计算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和第二业务数据加解密模块用于:
对接收到的所述业务信息执行解密操作;
对解密操作后的所述业务信息赋予时间序列以得到业务信息关于时间长度上的业务信息时序序列。
可选地,所述业务端口切换模块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4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