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0127.1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3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罗隽;龚海峰;梁明易;白雪原;杨慧珠;陈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侯腾腾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废物 分散 式填埋 环境 治理 土壤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填埋土壤部及机体,所述机体顶面开设下料腔,所述机体内部位于下料腔下方位置水平开设多个轴槽,多个所述轴槽内分别转动连接多个拨料辊,所述机体内部位于轴槽外侧均匀开设多个圆形腔,多个所述圆形腔均与轴槽连通,所述机体内位于多个圆形腔与下料腔之间分别开设多个上落料通道。本发明通过拨料辊带动拨料板转动,此时下料腔内的废弃物由上落料通道落入圆形腔内,在拨料板作用下移动,移动至下落料通道处,之后落入填埋槽内,落料速度均匀,通过多个下落料通道实现废弃物落料位置也较为分散均匀,避免废弃物堆在土壤内局部位置,导致局部土壤受损严重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物填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用于固体废物最终处理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之一,它是由传统的废物堆放和填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置技术,具有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的优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卫生填埋通常根据工业废弃物的形态、成分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区填埋的处置方式,填埋区域的防渗系统、垃圾填埋覆盖系统以及封场系统均采用不同的方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卫生填埋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物质的存在容易发生自燃等危害现象,例如铝灰遇水则发热将会导致固废中燃点较低的物质发生自燃,电石渣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造成固废发生燃烧风险。当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含有(或含有少量)铝灰、电石渣等废弃物时,通常在填埋过程中容易发生自燃现象,破坏卫生填埋系统中的防渗系统,造成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等严重后果。因此,针对此类工业固体废弃物,需要严格防止其自燃现象的发生,并且降低其自燃之后发生的危害后果,目前通过废弃物分类填埋已经解决了这些现象,目前的填埋方式主要使用推车将废弃物填埋入槽内,之后在表面填埋上碎石及土壤,目前的填埋方式有以下缺陷:
目前的填埋方式无法将废弃物均匀的分散的填埋,容易导致大量废弃物集中在填埋槽内局部位置,导致局部土壤受损严重的现象,后续难以对其进行修复。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分散式填埋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填埋土壤部及机体,所述机体顶面开设下料腔,所述机体内部位于下料腔下方位置水平开设多个轴槽,多个所述轴槽内分别转动连接多个拨料辊,所述机体内部位于轴槽外侧均匀开设多个圆形腔,多个所述圆形腔均与轴槽连通;
所述机体内位于多个圆形腔与下料腔之间分别开设多个上落料通道,所述上落料通道顶端连通下料腔、底端连通圆形腔,所述机体底面对应多个圆形腔位置分别开设多个下落料通道,所述下落料通道连通圆形腔;
所述拨料辊外侧壁位于圆形腔内位置均匀固接多个拨料板,所述拨料板端部接触圆形腔侧壁。
优选的,所述下料腔两端之间上部位置固接两个导向滑杆,两个所述导向滑杆上滑动套接滑板,所述滑板底端固接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底端接触下料腔底面,所述滑板上对应两个导向滑杆位置分别开设两个导向滑孔,所述导向滑杆滑动套接在导向滑孔内。
优选的,所述下料腔两端之间位于两个导向滑杆之间位置转动连接丝杆,所述滑板对应丝杆位置固接螺纹套筒,所述丝杆啮合连接螺纹套筒,所述机体内部位于下料腔一侧位置开设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固接第一电机,所述丝杆端部位于电机腔内并固接第一电机转轴处。
优选的,所述填埋土壤部顶面开设填埋槽,所述填埋槽为倒梯形结构,所述填埋土壤部顶面位于填埋槽两侧分别固接两个走行轨。
优选的,所述机体两侧底部分别转动连接两个轴杆,所述轴杆两端分别固接两个走行槽轮,所述走行槽轮接触走行轨顶面,所述机体内部对应两个轴杆位置固接传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0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境保护用土壤修复的快速淋洗组合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