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化工含氯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9827.9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星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9/10;B01D53/78;B01D53/68;C02F101/12;C02F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郭军成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化工 废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化工含氯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废水预处理,对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预处理;在废水中加入氧化剂以及催化剂;其中催化剂加入量与废水的质量体积比在0.05‑0.08:10g/ml;氧化剂的加入量与废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65‑0.8:10g/ml;上述反应进行后在废水中加入氯化钠,将废水引流至紫外光解区内,在紫外光解区内设置了紫外光灯管,在紫外降解装置的顶部设置了氯气吸收装置,氯气吸收装置通过吸收装置进行吸收,经过光解后的废水进行中和,中和后排放。本发明装置具有含氯物质吸收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化工含氯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采矿、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金、造纸、纺织、油漆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在过去几十年中显著增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和有机物,不仅会对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及动植物生长,也会严重腐蚀建筑物、生产及环保设备,甚至引发生产安全以及环境风险事故。因此含有高浓度氯和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的去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现有技术中,对含有高浓度的含氯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的氧化分解进行,但是,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氯气往往会再溶于废水中,以次氯酸根的形式存在废水中,这会影响对废水中的含氯物质的处理,使得在催化处理后的废水中还会夹杂着不少的含氯物质,影响废水处理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浓度化工含氯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的对废水中的含氯物质进行有效清除。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浓度化工含氯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废水预处理,对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预处理,对大颗粒物质的预处理采用膜过滤方式进行过滤;对大颗粒物质可以用普通的渗透膜进行过滤,对污水中的小颗粒物质采用反渗透的方式进行过滤,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质,
进一步的对污水中的含氯物质的处理,采用了加药反应以及光解反应进行,加药反应采用了氧化剂的氧化还原作用,建构氧化反应的体系,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污水中的HClO以及ClO-还原至Cl-的稳定状态,能够有效的对污水中的含氯物质进行处理,此过程反应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氯气,但是对于氯气有反溶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紫外光解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此时羟基自由基可以对水中残存的以及ClO-进行降解。
处理之间先调节水中的PH,对废水的酸性调节,将废水的酸性调节至0.5-2,其中,进行酸性调节时添加硫酸进行调节;
在废水中加入氧化剂以及催化剂,其中氧化剂采用臭氧以及过硫酸盐体系,其中臭氧以曝气管方式放置在水中,过硫酸盐采用过硫酸钠或者过硫酸钾中一种,加入催化剂为硫酸亚铁,硫酸铜中的任一种;
其中催化剂加入量与废水的质量体积比在0.05-0.08:10g/ml;
氧化剂的加入量与废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65-0.8:10g/ml;
气体吸收装置在反应槽上方不断回收;
其中臭氧始终保持开启,同时,在上述反应进行后在废水中加入氯化钠,在水中加入氯化钠,氯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溶解较少,同时水中的氯化钠析出较为容易,仅通过蒸发便可以,氯化钠加入直至废水中的氯化钠的浓度达到 24-26%,同时将废水引流至紫外光解区内,在紫外光解区内设置了紫外光灯管,该紫外光灯管设置数根组外灯管,其中紫外灯管的功率在10-15W,在紫外降解装置的顶部设置了氯气吸收装置,氯气吸收装置通过吸收装置进行吸收,经过光解后的废水进行中和,中和后排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料反应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80-90℃,同时进行搅拌;
搅拌速率为250-300rpm,搅拌持续不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星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星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9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