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内镜缝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7851.9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市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内镜 缝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内镜缝合器,包括双针穿线器、推送打结器和截断器,双针穿线器包括驱针管和接线管、驱针机构和推压驱动机构,在驱针管内套装有压杆,压杆的远端固定有平行双针,双针分别带有针孔用于穿缝合线,压杆的近端被驱针机构驱动能够横向平移,接线管内套装有拨线拉杆,其远端固定有拨线针,其近端通过拨线联动机构与所述驱针机构传动连接,使得双针向接线管一侧移动后,拨线拉杆向后移动进而驱动拨线针实施拨线动作。本发明操作简便易控制,多组部件配合,依次先后操作,仅需要在外部座简单动作即可实现内部穿线及缝合过程,借助于双鼻孔空间进行操作,使得器械能够同时植入两个鼻腔内,从而解决鼻内腔缝合空间狭窄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耳鼻喉科手术缝合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鼻内腔进行缝合的器械组件。
背景技术
鼻内镜手术是鼻科医生最常见的手术,手术主要目的是病变切除、畸形矫正、通畅引流,常见的鼻中隔手术需要对术腔进行加压止血,对合被分离粘膜的处理。在鼻腔内镜手术时,由于鼻腔狭小,操作空间小,通常无法对鼻腔内的切口进行缝合操作,常规切口缝合针难以对鼻腔内的切口进行缝合和缝合线的打结,通常是在鼻腔内镜切口手术后,通常是使用填塞物压迫术腔伤口止血愈合。目前,公知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鼻腔填塞--在手术结束时使用膨胀海绵或纱条填塞;另一种为鼻中隔缝合方法是在手术结束时缝合鼻中隔术腔。第一种填塞处理,由于进行鼻腔填塞,术后患者可出现无法自鼻腔进行呼吸,由于填塞物堵住鼻腔,会造成患者术后呼吸、睡眠困难,严重导致鼻肿、眼胀、头痛、胸闷等,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其次由于需要填塞物较多及伤口愈合缓慢,导致消耗较多医疗资源及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取出填塞物时,可能导致二次损伤。第二种处理方式,可避免填塞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但由于在鼻腔内狭小空间内进行缝合,技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不易掌握,技术推广缓慢,受益面窄。
另一方面,由于鼻内腔空间有限,缝合操作通常需要借助于鼻窥镜和缝合器同时,两个器械同时从鼻孔插入较难实现,现有技术中同类产品普遍缺乏易操作的缝合器械。
发明内容
针对鼻内腔空间有限,缝合操作通常需要借助于鼻窥镜和缝合器同时,两个器械同时从鼻孔插入较难实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鼻内镜缝合器组件,通过在外部简单操作控制内部实现创口缝合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鼻内镜缝合器,包括双针穿线器、推送打结器和截断器,所述的双针穿线器包括位于前端的能够分别插入双鼻孔内的驱针管和接线管、位于中部的驱针机构和位于后端的推压驱动机构,位于驱针管的前端安装有针孔摄像头,在所述驱针管内套装有压杆,压杆的远端固定有平行双针,双针分别带有针孔用于穿缝合线,压杆的近端被所述驱针机构驱动能够横向平移,所述的接线管内套装有拨线拉杆,其远端固定有拨线针,其近端通过拨线联动机构与所述驱针机构传动连接,使得双针向接线管一侧移动后,拨线拉杆向后移动进而驱动拨线针实施拨线动作;所述的推送打结器包括剪体和穿线翻转器,剪体包括后部的剪柄,中部的销轴和前端的剪杆,穿线翻转器包括两个管体,两管体后端分别设置支座,两支座上分别有轴孔且通过中轴铰接在一起,能够摆动,两管体的前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与剪体的剪杆末端。
自然状态下,双压杆携带双针位于驱针管内后侧(左侧)位置,此时双针位于驱针管内被隐藏;压杆被驱动状态下,双压杆携带双针位于驱针管内前侧(右侧)位置,此时双针位于驱针管之外一定长度,能够贯穿鼻中隔。而且,双针被驱动推出驱针管后的远端能够插入接线管对应位置。
所述的截断器包括套管和刀具,套管的前端横向设置推线槽,套管内套装有弧形刀具,刀具后端连接推送机构。
两侧拔线针与拔线拉杆之间通过连接座固定在一起,每个拔线针包括两根平行的弧形针杆,位于每侧拔线针中部,两根平行的弧形针杆之间配合间隙,且两根平行的弧形针杆中部的间隙变大形成膨胀区,以利于脱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市口腔医院,未经南阳市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