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砖、檐口砖、连接背板、外墙体和檐口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1359.0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郭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一雨幕系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E04F13/073;E04D13/158;E04B2/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砖 檐口 连接 背板 外墙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墙砖、檐口砖、连接背板、外墙体和檐口,其中,墙砖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凹槽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连接背板包括基板、上翼缘和下翼缘,上翼缘远离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段,第一翻边段用以与墙砖的第一凹槽相抵接;下翼缘用于与墙砖的第二凹槽固定连接,且下翼缘远离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段,第二翻边段用以与相邻设置的墙砖内的第一翻边段相贴合,并与该墙砖的第一凹槽相抵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砖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砖、檐口砖、连接背板、外墙体和檐口。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建造方式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现场湿贴作业,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弹线、涂抹粘结砂浆、勾缝等操作步骤。而对于面积较大的墙面,其安装效率低,对于在现场不易处理的安装节点,例如转角部位、檐口部位,则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而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墙砖,旨在提高安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墙砖,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
和/或,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构造孔,所述构造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
和/或,所述构造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檐口砖,该檐口砖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主体部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具有第三凹槽,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
和/或,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构造孔,所述构造孔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连接背板,用以连接如上所述的墙砖,或者用以连接如上所述的檐口砖,该连接背板包括:
基板,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上翼缘,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上翼缘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段,所述第一翻边段用以与所述墙砖的第一凹槽相抵接,或者用以与所述檐口砖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抵接;以及
下翼缘,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墙砖的第二凹槽固定连接,或者用于与所述檐口砖的第三凹槽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段,所述第二翻边段用以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墙砖内的第一翻边段相贴合,并与该墙砖的第一凹槽相抵接,或者用以与相邻设置的所述檐口砖内的第一翻边段相贴合,并与该檐口砖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边段包括相连接的下折段和外翻段,所述下折段由所述第二翻边段朝远离所述上翼缘方向外翻折并延伸形成,所述下折段用以与第一翻边段相贴合,所述外翻段由所述下折段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外翻形成,所述外翻段用以与相邻设置的所述墙砖的第一凹槽相抵接,或者用以与相邻设置的所述檐口砖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抵接;
所述第一翻边段由所述上翼缘朝所述下翼缘方向延伸并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段与所述下折段平行设置;
和/或,所述下翼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导向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外墙体,包括转接件和如上所述的墙砖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背板,其中,多个所述连接背板并行排布,并通过所述连接背板的基板与一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墙砖固定于一所述连接背板,且所述墙砖的第一凹槽与所述连接背板的上翼缘的第一翻边段相抵接,且与相邻的所述连接背板的下翼缘的外翻段相抵接,所述墙砖的第二凹槽与所述连接背板的下翼缘的凸起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一雨幕系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未经泰一雨幕系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1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象重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智能读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