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禽腺病毒4、8和11型三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0154.0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5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福;李跃;吴宗学;孙雪;史张艳;赵成全;程海波;李海鹰;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61K39/295;A61K39/235;A61P31/20;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孙怡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禽 病毒 11 型三价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禽腺病毒4、8和11型三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禽腺病毒三价疫苗包括禽腺病毒4型疫苗株QYH2019‑YN、禽腺病毒8型疫苗株QYH2020‑HB和禽腺病毒11型疫苗株QYH2020‑SY。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禽腺病毒三价疫苗,由最新分离得到的禽腺病毒4型疫苗株、禽腺病毒8型疫苗株和禽腺病毒11型疫苗株制备得到,其对于4、8和11型禽腺病毒及其引起的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禽腺病毒4、8 和11型三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I)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禽腺病毒是常见的传染病病原,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仅少数禽腺病毒具有致病性,多数腺病毒可在禽体内复制,但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在混合感染时,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可以使鸡群呈隐性感染或作为继发病原引起鸡群发病和死亡。
禽腺病毒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分为I、II、III三个亚群,目前 I亚群中有5个种、12个血清型,分别为A(血清1型)、B(血清5型)、 C(血清4型)、D(血清2型、血清3型、血清9型和血清11型)、E(血清6型、血清7型和血清8型)。临床上I亚群禽腺病毒可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安卡拉病),其中,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安卡拉病)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中的血清4型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包涵体肝炎则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中的其余血清型所引起。目前,大多数禽腺病毒I型病毒的致病性还未完全明确,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有较大差异。II亚群是火鸡出血性肠炎和鸡大脾病的病原,III亚群引起鸡产蛋下降综合症。
禽腺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复杂的传播方式使其近年来快速传播与流行,给国内家禽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损失。血清4型禽腺病毒引起的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又称“安卡拉病”,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夏秋季节多发。病毒主要存在于鸡的眼、上呼吸道以及消化道,通过种蛋、鸡胚垂直感染,也能通过粪便、飞沫水平传播。死亡鸡90%以上有明显的心包积水,积水量可多达20毫升,颜色淡黄而澄清,心包呈水囊状,心脏畸形,松弛柔软。肝脏肿大,质脆,外观呈浅黄至深黄色,并有坏死灶,肝细胞可见有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该疾病主要发生于3-5周龄的肉鸡,肉杂鸡、麻鸡、种鸡和蛋鸡,死亡率在10%~80%不等,一般在30%左右。
血清8和11型禽腺病毒也是近几年来我国禽腺病毒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主要引起鸡的包涵体肝炎。血清8和11型禽腺病毒毒力弱于血清4型禽腺病毒,主要感染3-8周龄的各种鸡只,总体死亡率通常在10%以下,但有时可达到30%。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包涵体肝炎,表现为肝脏褪色呈淡褐色至黄色,质脆易碎,肿胀、呈脂肪变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出血斑,伴发局灶性坏死,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或嗜酸性的包涵体,边缘较大而清晰,呈圆形或形状不规则。
虽然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和包涵体肝炎在病理组织变化上十分相似,但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禽腺病毒并不相同,在流行规律和病变特征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禽腺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比较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禽腺病毒4、8和11型三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从多种禽腺病毒感染组织样品分离得到三种禽腺病毒疫苗株,包括有禽腺病毒4型疫苗株QYH2019-YN、禽腺病毒8型疫苗株 QYH2020-HB和禽腺病毒11型疫苗株QYH2020-SY。
本发明针对这三种疫苗株进行了生物保藏,保藏信息如下:
针对禽腺病毒4型疫苗株QYH2019-YN,保藏编号:CGMCC No.45063,分类命名:禽腺病毒I群4型,保藏单位: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日期:2021年12月17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0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