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785.5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5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军;黄险波;叶南飚;王丰;丁超;郑一泉;陈平绪;金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L77/04;C08K9/10;C08K3/02;C08K7/14;C08K3/3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磷 阻燃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脂肪族聚酰胺树脂 20-70份;
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5-20份;
玻璃纤维 10-50份;
红磷阻燃剂 8-20份;
协效剂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脂肪族聚酰胺树脂 30-60份;
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5-15份;
玻璃纤维 20-40份;
红磷阻燃剂 8-15份;
协效剂 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聚酰胺树脂选自PA6、PA56或PA66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聚酰胺树脂选自由具有式(Ⅰ)结构的单体缩聚而成的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式(Ⅰ);
其中,n为4-10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聚酰胺树脂选自PA MXD6、PA MXD8、PA MXD10或PA MXD12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芳香族聚酰胺树脂选自PA MXD6或PA MXD10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选自E玻璃纤维、H玻璃纤维、R,S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选自E玻璃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协效剂选自硼酸锌、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或蒙脱土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协效剂选自硼酸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磷阻燃剂选自红磷或红磷母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红磷阻燃剂选自微胶囊包覆红磷母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0.1-0.5份抗氧剂;所述抗氧剂选自受阻酚抗氧剂、受阻胺抗氧剂或铜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将除玻璃纤维外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从主喂口下料,玻璃纤维侧喂下料,经熔融共混挤出后,冷却、切粒,制备得到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红磷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在电子电器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7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