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538.5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9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马钰;潘鹏;郭诗鹏;范耀宗;王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32 | 分类号: | H04W40/32;H04W88/08;G06K9/6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集 网络 基于 加权 基站 动态 方法 | ||
1.一种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输入小基站的坐标信息集合,并计算任意两个基站之间的欧式距离;
S2、计算每个基站的分布密度值、高斯权重值、归一化权重值、高斯加权密度值以及基站的平均加权密度;
S3、遍历所有基站,找出高斯加权密度值大于平均加权密度的所有数据点形成初始簇中心池,并将这些数据点按照加权密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放到初始簇中心池中;
S4、计算簇的覆盖半径R;
S5、计算初始簇中心池中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当集合内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簇的覆盖半径R时,则从初始簇中心池中删除相对靠后的数据点,直到池中任意两点的距离都大于簇的覆盖半径;
S6、统计剩余的数据点,将其定义为最终的初始簇中心池,并记录基站个数K;
S7、将最终的初始簇中心池、基站个数以及基站所有的位置信息作为K-means算法的输入,执行K-means算法,得出最终的簇中心点集合;选取离簇中心点最近的基站作为每个簇的簇头,输出分簇个数K、簇头集合以及每个基站所属簇的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密度值定义为:
其中ρ(xi)代表基站xi的分布密度;1≤m,n,i,j≤N,均代表基站的编号;d(xi,xj)表示基站xi与基站xj之间的欧式距离;N代表小基站的总数量;等式中分子代表任意两基站之间的欧式距离之和且为定值;分母表示基站xi到其它基站的距离之和,与其它基站的距离越大,表征该基站的位置越离群,密度值越小;
步骤S2中,高斯权重值定义为:
其中w(xi)代表基站xi的高斯加权值,表示基站xi的高斯有效半径;
步骤S2中,高斯加权密度值定义为:
其中代表数据点xi的高斯加权密度值,w'(xi)代表归一化的高斯权重值,
步骤S2中,所述的平均加权密度定义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初始簇中心池内的任意一个基站的高斯加权密度均大于平均加权密度,并且池内的元素按照基站的高斯加权密度值降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簇的覆盖半径定义为:
其中α代表簇的覆盖半径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α∈(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高斯加权的基站动态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筛选初始簇中心池中的数据点作为最终的初始簇中心池的具体描述为:
在初始簇中心池中,对于计算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如果两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小于簇的覆盖半径R,则从初始簇中心池中删除相对靠后面的数据点,即删除高斯加权密度值相对小的点。整个过程需要先用第一个数据点与其余数据点进行比较,达到d(xi,xj)<R的条件,则进行删除操作,当第一个元素与剩余元素比较完,再用现有池中的第二个元素与后面的所有数据点进行比较,直到遍历到池中最后一个元素为止,即池中任意两数据点之间距离都大于簇的覆盖半径,结束初始簇中心的挑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5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的调试方法及调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与汽车副驾娱乐屏蓝牙耳机对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