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9422.1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9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方;叶其革;唐宗顺;姚灏;严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1/142;G06F17/1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姜瑞祥 |
地址: | 5106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信息 安全 动态 评价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其方法,是针对现有同类技术中缺少实时对网络信息是否能安全利用的评估机制,无法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的技术问题。其要点该方法采用综合赋权和引入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的方法,得出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威胁性、信息弱点性、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指标,并通过对关键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指标进行属性定义,再通过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进行加权计算相对贴近度作为网络信息安全指数,最后根据网络信息安全指数的大小范围评估网络信息安全,该系统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估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是一种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包括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其模型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模型和信息安全框架,通过模型和算法输出网络信息数据评估结果。其中,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是指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动态分析、跟踪的系统,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810567756.2,申请公布日2018.12.07,发明名称“一种网络信息安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但现有网络安全行业中仍缺少实时对网络信息是否能安全利用的评估机制,无法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动态评价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其方法,使其主要解决现有同类技术中缺少实时对网络信息是否能安全利用的评估机制,无法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价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综合赋权和引入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的方法,得出网络信息安全动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信息保密性、信息完整性、信息威胁性、信息弱点性、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指标,并通过对关键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指标进行属性定义,再通过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进行加权计算相对贴近度作为网络信息安全指数,最后根据网络信息安全指数的大小范围评估网络信息安全。
所述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的流程具体如下:
设多属性决策问题中n个评价指标和m个方案,其方案集为:A=(A1,A2,…,Am),指标集为:B=(B1,B2,…,Bm),方案Ai对指标Bj的值记为:yij(i=1,2,…,m;j=1,2,…,n),
则形成目标决策矩阵:
由决策矩阵Y-[yij]m×n,根据下式建立标准化决策矩阵:
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流程的加权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指标Bj的权重ωj为:
公式(5)中:αj为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βj为客观赋权法所得权重;
为构建加权标准化矩阵和确定其理想解,现将无量纲化的决策矩阵与各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到加权决策矩阵方程公式如下:
xij-wjxij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94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长效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植物处理发电的锅炉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