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8522.2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江科;李强;李伟明;陆锦涛;詹进;万孝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E21F1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董梦娟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房 预制 切割 形成 方法 | ||
1.一种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切割井:
在矿房回采步骤的切割平巷(8)内进行凿岩爆破形成切割槽,切割槽越界至矿柱回采步骤的矿房内,提前形成矿柱回采步骤的切割井(5);
S2、预制切割井的填充:
将柔性模具(51)展开并固定在所述切割井(5)内,接着,向所述柔性模具(51)内注满水,通过外界的冷媒供应设备对所述柔性模具(51)内的水进行制冷,使所述柔性模具(51)达到预定的支护强度,并填充所述切割井(5),所述柔性模具(51)的尺寸与所述切割井(5)的尺寸相同,所述柔性模具(51)包括外层纤维(511)、设置在所述外层纤维(511)内的内层纤维(512)、用于连接所述外层纤维(511)和所述内层纤维(512)的若干联结件(513)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层纤维(511)和所述内层纤维(512)之间的若干冷媒输送管(514);
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柔性模具的安装:将可折叠的所述柔性模具(51)由充填回风穿脉巷(3)放入所述切割井(5)中展开,在所述充填回风穿脉巷(3)的巷道壁上采用锚杆或锚索的形式为所述柔性模具(51)设置悬挂点,再将所述柔性模具(51)上的悬挂耳与悬挂点对应连接,保证所述柔性模具(51)展开成形;所述柔性模具(51)上的冷媒输送管(514)与放置在所述充填回风穿脉巷(3)内的冷媒供应设备相连并待机;再进入切割平巷(8)内,对柔性模具(51)的底部进行展开和固定;
S22、柔性模具填充预制切割井:通过所述柔性模具(51)的注水口向柔性模具(51)的所述外层纤维(511)和所述内层纤维(512)之间的第一空腔内注入水,待所述第一空腔内注满水后,开启冷媒供应设备,持续对所述柔性模具(51)进行制冷,使所述柔性模具(51)中的水结冰,形成冰墙;
S23、向所述内层纤维(512)内部的第二空腔中注水,使所述冰墙之间充满介质;
S3、采空区充填:
当矿房回采步骤工作完成后,在矿房底部设置充填挡墙(12),利用充填回风平巷(9)、所述充填回风穿脉巷(3)及充填回风联络巷(2),在矿房回采步骤的矿房采空区内架设充填管道并进行充填;在采空区内的充填体(7)终凝之前,持续向所述柔性模具(51)内供应冷媒,使所述柔性模具(51)维持其支护强度;当所述充填体(7)终凝后,撤除所述冷媒供应设备;
S4、切割井的恢复:
当所述充填体(7)达到预定的龄期及强度后,打开所述柔性模具(51)的底部的出水口,排空所述柔性模具(51)内的水,将所述柔性模具(51)折叠收纳,从所述充填回风穿脉巷(3)内回收;撤除所述柔性模具(51)后,预留的所述切割井(5)恢复,用于为矿柱回采步骤的采准切割作业提供爆破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纤维(511)的顶面和所述内层纤维(512)的顶面共面,所述外层纤维(511)与所述内层纤维(512)的剩余壁面中两个相对的壁面之间的距离为2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纤维(511)的顶部的边缘设有第一注水口(5111),所述外层纤维(511)的底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出水口(5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纤维(512)的顶部设有第二注水口(5121),所述内层纤维(512)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5122),所述第二出水口(5122)延伸至所述外层纤维(511)的底部外侧与所述外层纤维(511)的底部相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内层纤维(512)中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送管(514)搭设于所述联结件(513)上,所述联结件(513)的宽度为所述外层纤维(511)和所述内层纤维(512)的两个相对的壁面之间的间距,所述联结件(513)的长度为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件(513)等间距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联结件(513)之间的距离为30~7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房预制切割井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送管(514)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与所述冷媒供应设备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85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