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5688.9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熊传鑫;黄国鹏;伍晗;刘梦辉;彭建珍;李咏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3/38 | 分类号: | D06F33/38;D06F33/40;D06F33/46;D06F33/42;D06F17/04;D06F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唐振北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涤 装置 脱水 漂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在主洗完成后进行,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包括:获取脱水漂洗指令,并进入脱水漂洗程序;在脱水漂洗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具有漂洗阶段和漂脱阶段;当漂洗阶段执行的过程中,关闭排水组件;当漂脱阶段执行的过程中,打开排水组件,通过喷淋组件向洗涤装置的洗涤腔内喷水,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筒体转动,以对筒体内的衣物进行脱水;完成脱水漂洗程序后,洗涤装置获取终脱水指令,并进入终脱水程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洗衣机洗衣时间长并且洗衣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群体对于洗衣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洗净和方便,对于洗衣机本身的能耗也日趋关注。尤其是在倡导绿色节能的今天,洗衣机的能耗太大,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现有洗衣机洗涤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洗一次衣服所花费的时间实在不少,因此,缩短洗衣时间、减少洗衣能耗已经成为用户洗衣过程中的一种迫切需求。
目前的洗衣机在洗衣过程中要经过洗涤、漂洗、脱水等多个过程,而每个过程中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用水和用电量。用户在需要紧急洗衣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如果在晚上洗衣服的时候,长时间的洗衣过程也十分影响用户的睡眠,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
并且,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洗衣液溶解渗透到衣服纤维内,洗衣过程中难以去除干净衣服中含有的残留洗衣液,尤其是滚筒洗衣机,其漂洗水位较低,更难漂净衣物;而这些残留的洗衣液无法完全排除而滋生细菌,在下次洗衣时通过混合会污染洗涤水从而污染待洗衣物,造成极易造成敏感人群的细菌感染。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洗衣机洗衣时间长并且洗衣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洗衣机洗衣时间长并且洗衣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在主洗完成后进行,洗涤装置的脱水漂洗方法包括:获取脱水漂洗指令,并进入脱水漂洗程序;在脱水漂洗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具有漂洗阶段和漂脱阶段;当漂洗阶段执行的过程中,关闭排水组件;当漂脱阶段执行的过程中,打开排水组件,通过喷淋组件向洗涤装置的洗涤腔内喷水,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筒体转动,以对筒体内的衣物进行脱水;完成脱水漂洗程序后,洗涤装置获取终脱水指令,并进入终脱水程序。
进一步地,在执行漂脱阶段的过程中具有顺次执行第一漂脱阶段和第二漂脱阶段,其中,执行第一漂脱阶段的过程中筒体的转速小于执行第二漂脱阶段的过程中筒体的转速。
进一步地,在执行漂洗阶段的过程中,筒体的转速小于执行第一漂脱阶段的过程中筒体的转速。
进一步地,在脱水漂洗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还包括仅脱水阶段,其中,在执行仅脱水阶段的过程中,关闭喷淋组件,筒体的转速大于第二漂脱阶段的过程中筒体的转速。
进一步地,漂洗阶段的筒体的第一预设转速V1、第一漂脱阶段的筒体的第二预设转速V2、第二漂脱阶段的筒体的第三预设转速V3、仅脱水阶段的筒体的第四预设转速V4之间满足:第一预设转速V1满足:0<V1≤100rpm;第二预设转速V2满足:100rmp≤V2≤1400rmp;第三预设转速V3满足:100rmp≤V3≤1400rmp;第四预设转速V4满足:500rpm≤V4≤1600rpm。
进一步地,在脱水漂洗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还包括在漂洗阶段执行完毕后且在第一漂脱阶段执行之前执行的仅脱水阶段,其中,在执行仅脱水阶段执行的过程中,关闭喷淋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5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