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润滑压力模具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4901.4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唐纪超;宋钊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14 | 分类号: | B21C3/14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润滑 压力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润滑压力模具盒,属于拉丝机技术领域。该模具盒包括润滑箱和拉丝模组,所述润滑箱的一端设有导丝组件,另一端设有冷却箱,所述润滑箱内设有上粉机构和搅拌组件,所述润滑箱上在与上粉机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锁定机构,在与搅拌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驱动件,且驱动件与搅拌组件连接,所述拉丝模组设在冷却箱上,并通过二次上粉组件与润滑箱连接。通过持续旋转的压轮A和压轮B不断将拉拔粉挤压附着在钢丝表面,然后通过压力模具的内孔对钢丝表面的拉拔粉进行二次挤压,使拉拔粉更多、更可靠地附着在钢丝表面,大大提高了钢丝润滑效果和拉拔效率。采用压力模具和拉拔模具配对使用,模具冷却面积增加,冷却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润滑压力模具盒,属于拉丝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盒是金属拉拔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模具盒的润滑及冷却效果会直接影响模具寿命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拉拔离不开润滑,润滑失效会使钢丝温度急剧上升,被拉拔的金属材料与模具粘连,导致模具寿命缩短及产品表面损坏等问题;另外,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高能耗的金属制品行业将面临更大的节能降耗压力,提高拉丝机的拉拔效率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而改善拉丝机的润滑装置将十分有利于提高拉拔效率和机台作业率,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公开号为CN20386270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拉丝润滑模具盒,通过横向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错开的压轮将钢丝压紧,在钢丝经过滚轮轮槽时,轮槽转动将润滑粉带到钢丝表面,增强了润滑粉在钢丝表面的附着力,使拉丝模具和线材之间形成一层润滑粉膜,有效增强了钢丝拉拔的润滑效果。
但是,该模具盒只对钢丝进行了一次润滑,润滑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对拉丝模具的冷却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润滑压力模具盒。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主动润滑压力模具盒,包括润滑箱和拉丝模组,所述润滑箱的一端设有导丝组件,另一端设有冷却箱,所述润滑箱内设有上粉机构和搅拌组件,所述润滑箱上在与上粉机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锁定机构,在与搅拌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驱动件,且驱动件与搅拌组件连接,所述拉丝模组设在冷却箱上,并通过二次上粉组件与润滑箱连接。
所述拉丝模组包括顶丝座、顶丝和拉拔模具,顶丝座固定设在冷却箱上,顶丝与顶丝座可拆卸连接,拉拔模具的一端伸入顶丝内,并通过顶丝对拉拔模具的周向进行限位。
所述二次上粉组件包括托模套和压力模具,托模套固定设在润滑箱上,压力模具的一端伸入托模套内,并通过托模套对其周向进行限位。
所述压力模具的内孔大于拉拔模具的内孔,且压力模具的内孔从靠近托模套的一端向远离托模套的一端逐渐增大。
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和密封盖,箱体的上侧开口,密封盖的一端与箱体的顶部铰接,另一端设有卡槽,箱体上在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摆杆,摆杆上螺纹连接有旋钮,冷却箱的底部并排设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的上端封口,并延伸到冷却箱内,进水管上端的外壁上设有溢流孔,且溢流孔位于拉丝模组和二次上粉组件的上方。
所述搅拌组件为搅拌叉,驱动件为电机,搅拌叉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上粉机构包括支座A、支座B和动辊,支座A和支座B均设在润滑箱的内壁上,且支座B位于支座A的对侧,支座A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辊,固定辊上同轴设有中轴A,中轴A的一端活动套装有压轮A,动辊通过两块连接板A和转轴与支座B活动连接,且动辊位于两个固定辊之间,动辊上同轴设有中轴B,中轴B的一端活动套装有压轮B,且压轮B与压轮A等高程布置。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施力组件和顶紧组件,顶紧组件和施力组件均设在润滑箱上,且位置与上粉机构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4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