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共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4000.5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5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凌兵兵;鲍宇旻;王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共焦镜头,该红外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该红外共焦镜头具有大通光量、高清晰、无热化、日夜共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几年,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以及车内监控和感应系统都开始快速发展起来,而车载镜头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也迎来了较快发展,车载镜头的成像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被汽车厂家所考虑。
由于汽车的应用环境复杂多变且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对搭载在车内驾驶辅助系统中的摄像镜头的可靠性要求会比普通的光学镜头更高,不仅要有高清晰的成像质量,还要保证白天、夜晚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高质量图像输出,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保证镜头在高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较好的解像力。然而现有市场上的镜头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通光量大、成像清晰、无热化且日夜共焦的镜头,以更好满足车载系统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共焦镜头,具有大通光量、高清晰、无热化、日夜共焦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为玻璃球面镜片,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红外共焦镜头,采用六片镜片设计,通过对光路中各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镜头在可见光(435nm~650nm)和红外光(920nm~960nm)的光谱范围的像差得到合理的校正和平衡,从而使镜头不仅能在白昼的光照环境下清晰成像,在夜间极低照度环境下,通过红外补光,也能实现清晰成像;光阑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经过光阑后四个透镜对入射光线的收敛作用,保证了各透镜入射角大小的均衡性,使得进入成像面的光线更加平缓,从而降低镜头敏感度,同时也使系统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光学总长,减少镜头体积,实现镜头的小型化;通过玻璃球面与非球面镜片和塑胶非球面镜片的合理搭配以及光焦度的合理组合,使镜头具有体积小、成像品质高、成像性能稳定及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共焦镜头在435nm~650nm的光谱条件下的MTF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共焦镜头在920nm~960nm的光谱条件下的MTF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共焦镜头在435nm~650nm的光谱条件下MTF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4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装的生物芯片
- 下一篇:表格信息抽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