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圈间异常单元识别的改进CFAR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3558.1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1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王宁;史建涛;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F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铸成博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16 | 代理人: | 张广宇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异常 单元 识别 改进 cfar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圈间异常单元识别的改进CFA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雷达信号处理与检测:获取每个波位的采样信号后,完成脉冲压缩、MTI、非相参积累和CFAR检测信号处理流程,积累连续M圈的检测结果后进行异常单元识别;
2)异常单元识别:采用多圈积累的方式识别异常单元:首先根据雷达工作模式对MN准则及多圈关联门限进行初始化,当前圈号为Q时,利用Q-M+1圈到Q圈检测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异常单元识别,经过多帧积累采用MN准则筛选出异常检测单元;
3)异常单元剔除与目标输出:对Q-M+1圈检测单元进行判定,若判定为异常单元,删除该检测结果并对异常单元附近检测单元重新进行CFAR检测,若判为正常检测单元,则输出该检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圈间异常单元识别的改进CFA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雷达信号处理与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11)获取回波时域采样信号:雷达信号处理与检测按波位进行,假设岸基对海警戒雷达扫描时每圈共有L个波位,在每个波位发送m个脉冲,得到雷达脉冲回波信号的时域采样矩阵,每个波位的回波表示为:
其中n为波门采样的点数,m为连续发射的脉冲个数,rmn表示第m个脉冲的第n个回波采样值。
12)脉冲压缩处理:
按雷达参数生成线性调频雷达波的匹配信号,每一行分别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得到脉冲压缩矩阵信号:
表示第m个脉冲的第n个距离门脉压结果;
13)MTI处理:
对脉压结果进行MTI,采用3脉冲对消:
其中,为MTI后的信号,为脉冲压缩后的回波信号,得到MTI后信号:
14)非相参积累:对MTI后的数据求绝对值在脉冲维累加,得到非相参积累后信号:
15)CA-CFAR检测:采用单元平均算法计算背景,CA-CFAR检测结果为:
y=RNAC-BCA-CFAR-BACK≥η
其中BCA-CFAR-BACK为采用CA-CFAR计算得到的噪底,η1为检测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圈间异常单元识别的改进CFA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异常单元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21)参数初始化
根据岸基对海雷达工作方式及每圈扫描时间,确定距离与方位上开窗大小I0、J0、圈间积累的MN准则的M值及N值;
22)多圈点迹关联
当圈号为Q,且已积累M圈检测结果时,对Q-M+1圈所有检测单元进行遍历,假设Q-M+1圈共有K个检测单元,取第k检测单元作为搜索中心,初始化检测窗为左右I0/2波位,距离上下J0/2个距离门,若该搜索中心下一圈检测窗口上搜索到目标,则对应检测次数Dk++,搜索中心替换为已搜索点迹,检测窗重置为左右I0/2波位,距离上下J0/2个距离门,继续下一圈搜索,直至完成M圈检测;若该搜索中心在下一圈检测窗口上未搜索到目标,且已经连续3圈搜索不到目标,则直接判定该检测单元为异常单元,不再继续对剩余圈搜索,否则检测窗设置为左右I0波位,距离上下J0个距离门,继续下一圈搜索,直至完成M圈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圈间异常单元识别的改进CFA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异常单元剔除与目标输出包括以下步骤:
31)异常单元判定
遍历Q-M+1圈所有检测单元,根据每个检测单元被关联次数判定是否为异常单元,若第k个检测单元关联次数DkN,则判定该单元为异常单元,否则判定该单元为正常目标;
32)检测结果输出
当前检测单元判定为异常单元,对当前检测距离单元的上下各m0个距离单元采用噪底填充,同时对该检测单元上下n0个单元重新进行CA-CFA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输出点迹表;若当前检测单元判定为正常目标,则直接将点迹存入输出点迹表,完成K个检测单元遍历后,输出当前圈点迹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35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