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场充填接顶结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2761.7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3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单卫东;张浩;马永斌;高圣棋;张泽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张娓娓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填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场充填接顶结构、方法,在全封闭墙与半封闭墙之间间隔设置有隔墙;在半封闭墙与隔墙中穿设有填充管;其中,填充管包括分料管;在分料管的一端设置有主管路;且,主管路连接有主填充管道;在分料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分管路;且,分管路连接有分填充管道;并且,主填充管道设置在半封闭墙外侧,分填充管道穿过隔墙,使分填充管道背离分管路的一端放置在充填区中,以依次对充填区进行填充,使充填区内的充填物料接顶,如此,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脱水效果好,材料可回收利用,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该种采用多点出料、依次后退式的充填方式,能够充分保证充填接顶,避免采场顶柱冒落以及地表塌陷,从而降低采矿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填采矿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采场充填接顶结构。
背景技术
充填采矿法在矿山的环保、安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胶结程度高、充填效果好的胶结充填在空场法采矿嗣后充填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在采场充填过程中,充填浆液流动性有限,在辐射半径以外,采场长度、宽度过大,导致充填浆液流动不均匀,常导致充填料浆出料口位置可以接顶,距离较远的位置无法接顶;充填料浆含水量大,传统充填脱水工艺的脱水效果差,积水在凝固的充填体上无法滤出则占据了一定体积,无法再进行接顶充填。由于接顶率偏低,未接顶的区域会加大矿柱回采的暴露面积,造成采场地压增大,存在大冒落的危险,严重者甚至造成地表塌陷,危及采矿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安全高效、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接顶率的采场充填接顶结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场充填接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填浆液流动性有限,在辐射半径以外,采场长度、宽度过大,导致充填浆液流动不均匀,常导致充填料浆出料口位置可以接顶,距离较远的位置无法接顶;充填料浆含水量大,传统充填脱水工艺的脱水效果差,积水在凝固的充填体上无法滤出则占据了一定体积,无法再进行接顶充填;由于接顶率偏低,未接顶的区域会加大矿柱回采的暴露面积,造成采场地压增大,存在大冒落的危险,严重者甚至造成地表塌陷,危及采矿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场充填接顶结构,包括设置在采场两侧的封闭墙,其中,
设置在所述采场一侧的封闭墙为全封闭墙,设置在所述采场另一侧的封闭墙为半封闭墙;
在所述全封闭墙与所述半封闭墙之间间隔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用于将所述采场分为有次序的充填区;
在所述半封闭墙与所述隔墙中穿设有填充管;其中,
所述填充管包括分料管;
在所述分料管的一端设置有主管路;且,所述主管路连接有主填充管道;
在所述分料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分管路;且,所述分管路连接有分填充管道;并且,
所述主填充管道设置在所述半封闭墙外侧,所述分填充管道穿过所述隔墙,使所述分填充管道背离所述分管路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充填区中,以依次对所述充填区进行填充,使所述充填区内的充填物料接顶。
优选地,所述半封闭墙的高度为所述全封闭墙的1/3-2/3。
优选地,所述封闭墙为红砖砌筑的红砖墙。
优选地,所述主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分管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分管路设置有至少两个;
所述分填充管道与所述分管路对应设置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分管路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分管路为相同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主填充管道为φ159mm的管道;
所述分填充管道为φ108mm的塑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2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结构屋面安装方法
- 下一篇: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及高炉放残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