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换能系统和激光换能发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1705.1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3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尤开军;刘雅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5/04 | 分类号: | G10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冯建基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系统 发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换能系统和激光换能发声方法,该系统包括:激光子系统,用于通过脉冲激光器生成并输出脉冲激光信号;光路子系统,用于将脉冲激光信号聚焦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声源子系统,用于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将脉冲激光信号转换为脉冲声波信号;激光子系统,还用于调节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至合适频率,以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将脉冲声波信号转换为连续声波信号;声源子系统,还用于在谐振腔的尺寸被调节至合适尺寸的情况下,输出连续且正负压相等的正弦声波信号。根据该系统,可以解决无法产生连续的且正负压相等的正弦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换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换能系统和激光换能发声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换能器(Laser Transducer)是能够将光能转换为声能的装置。激光换能器是依靠光声效应产生声波。由于激光声学技术发展很快,激光换能器凭借其非接触性、抗干扰强和易于小型化、阵列化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激光换能器产生的是脉冲声波,并且是由激波衰减而来正压与负压不相等的声波,而无法产生连续的且正负压相等的正弦波。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换能系统和激光换能发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产生连续的且正负压相等的正弦波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激光换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子系统、光路子系统和声源子系统,激光子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声源子系统具有尺寸可调的谐振腔结构;其中,激光子系统,用于通过脉冲激光器生成并输出脉冲激光信号;光路子系统,用于将脉冲激光信号聚焦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声源子系统,用于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将脉冲激光信号转换为脉冲声波信号;激光子系统,还用于调节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至合适频率,以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将脉冲声波信号转换为连续声波信号;声源子系统,还用于在谐振腔的尺寸被调节至合适尺寸的情况下,输出连续且正负压相等的正弦声波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脉冲激光信号在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形成底部焦点,激光子系统还包括:功率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来自预定控制设备的功率调节信号,调节脉冲激光器的功率,以调节脉冲激光器输出的单脉冲激光的能量;声源子系统,还用于在单脉冲激光的能量使得底部焦点处的光能量密度达到预定能量密度阈值的情况下,在底部焦点处形成等离子体,以通过等离子体的膨胀塌缩,在底部焦点处产生脉冲声波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激光子系统还包括:信号发生器,用于生成并输出正弦波信号;脉冲激光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正弦波信号产生脉冲激光信号;频率调节装置,用于根据预定控制设备的频率调节信号,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来调节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至合适频率,使得等离子体基于合适频率在膨胀塌缩过程中产生谐振,进而在底部焦点处形成连续的声波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光路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束组件和聚焦组件,谐振腔的一端为与聚焦组件连通的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其中,扩束组件,用于对脉冲激光器输出的脉冲激光信号进行扩束;聚焦组件,用于将扩束后的脉冲激光信号,经谐振腔的开口端传输至谐振腔内,并聚焦在谐振腔内封闭端的底部表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声源子系统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来自预定控制设备的位置调节信号,调整谐振腔的位置,以将脉冲激光信号的聚焦位置调整至谐振腔内的底部表面中心位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谐振腔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套筒且相邻套筒之间为嵌套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第一端是与聚焦组件连通的开口端,第一套筒的第二端是与下一套筒嵌套连接的开口端;第二套筒的第一端是与前一套筒嵌套连接的开口端,第二套筒的第二端是封闭端,以作为谐振腔的封闭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谐振腔的尺寸调节方式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中的至少一种;在尺寸调节方式包括自动调节的情况下,声源子系统还包括:尺寸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来自预定控制设备的尺寸调节信号,调节谐振腔的尺寸为合适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1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移动设备递送通知
- 下一篇:用于识别消息敏感度的消息转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