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E管道破裂的快速抢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629.0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平;李伟;张莉;戴斌;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务集团江津自来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8 | 分类号: | F16L55/168;F16L55/17;F16L5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22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e 管道 破裂 快速 抢修 方法 | ||
该发明涉及PE管抢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E管道破裂的快速抢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PE管道破裂处的两端截断,得到管口相对的近水端和远水端;S2,通过制冷技术对PE管上的近水端进行结冰封堵;S3,清理PE管近水端和远水端的外侧面,将热缩管从远水端套接在PE管上;S4,使用补管元件将近水端和远水端进行搭接;S5,在补管元件的外侧缠绕生胶带,将补管元件以及位于补管元件端部外侧的部分PE管包覆;S6,滑动热缩管,使热缩管将补管元件进行全包覆,然后对热缩管进行加热,使热缩管缩紧在PE管上;S7,使用PE管抢修节对补管部分进行挤压锁紧在PE管上。本方法用以实现对PE管道的破裂处实现快速抢修的目的。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PE管抢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E管道破裂的快速抢修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镇输配水管道供水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冲击或者本身材质老化导致管道破损,需要紧急对管道进行停水维修。维修的方法一般为,先找到管道破损点上下游距离最近的阀门井,把阀门关闭,切断水源,由于管道中设立的两个阀门一般相距较远,阀门关闭后,管道中会剩余大量的水。然后开挖出破损点,需要把管道中大量的水抽出,再进行管道的维修。但大管径管道把水抽出需要大量的时间,既浪费了水源,又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E管道破裂的快速抢修方法,用以实现对PE管道的破裂处实现快速抢修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PE管道破裂的快速抢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PE管道破裂处的两端截断,得到管口相对的近水端和远水端;
S2,通过制冷技术对PE管上的近水端进行结冰封堵;
S3,清理PE管近水端和远水端的外侧面,将热缩管从远水端套接在PE管上;
S4,使用补管元件将近水端和远水端进行搭接;
S5,在补管元件的外侧缠绕生胶带,将补管元件以及位于补管元件端部外侧的部分PE管包覆;
S6,滑动热缩管,使热缩管将补管元件进行全包覆,然后对热缩管进行加热,使热缩管缩紧在PE管上;
S7,使用PE管抢修节对补管部分进行挤压锁紧在PE管上。
进一步限定,在执行所述步骤S1之前,对距离PE管道破裂处最近的一个阀门进行关闭,其有益之处在于,将阀门进行关闭,可对PE管内的水流进行截断,避免抢修使的水源浪费,同时还能避免流动的水流对抢修工作造成影响。
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2中对近水端结冰封堵的方式为制冷棒封堵或者液氮封堵,其中使用制冷棒进行封堵时,将制冷棒放置于进水端PE管下部,与PE管接触,其有益之处在于,因为PE管破裂处很大概率上与阀门距离较远,因此在关闭阀门之后,PE管内的水流还需要流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断流,但是为了抢修过程中不会出现长时间的停水,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将近水端流出的水进行冰冻的方式,对PE管进行封堵,即可对PE管进行抢修,制冷棒使PE管近水端的温度降低,使PE管内的水流呈现冰冻的状态,形成冰墙,水流不断的汇集则会使冰墙的高度增加,直到对PE管内的水流完成封堵为止。
进一步限定,使用液氮封堵时,需要在PE管的外部设置与近水端贴合的U型管,然后将液氮注入U型管内,其有益之处在于,因为液氮的温度很低,若直接作用于PE管上,极易对PE管管造成低温损坏,因此通过冷传递的方式,可以对PE管内的水流进行冰冻的同时,还不会对PE管造成损坏。
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6中,所述热缩管的长度将补管元件和生胶带全包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务集团江津自来水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水务集团江津自来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