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8491.2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兴明 |
主分类号: | G06F21/45 | 分类号: | G06F21/45;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东旭 |
地址: | 044099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安全 防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密钥认证中心,并生成多个密钥,利用多个密钥和密钥认证中心进行匹配;将匹配的各所述密钥分别进行权限设置,获得多个权限的密钥;对生成的多个权限密钥进行加密,并形成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通过建立密钥认证中心,进一步对密钥中心的密钥进行加密获得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实现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的目的,减少数据泄露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或数据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以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所以,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而数据存储的安全是指数据库在系统运行之外的可读性。一旦数据库被盗,即使没有原来的系统程序,照样可以另外编写程序对盗取的数据库进行查看或修改。从这个角度说,不加密的数据库是不安全的,容易造成商业泄密,所以便衍生出数据防泄密这一概念,这就涉及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保密、安全及软件保护等问题,因此缺少一种对数据安全防护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的目的,减少数据泄露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密钥认证中心,并生成多个密钥,利用多个密钥和密钥认证中心进行匹配;
将匹配的各所述密钥分别进行权限设置,获得多个权限的密钥;
对生成的多个权限密钥进行加密,并形成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权限密钥用于对被防护系统进行限制访问;
记录一段时间内防护系统的被访问量,若访问量大于N,则启动一级防护;若访问量大于N+1,则启动二级防护;若防护系统的访问人IP地址与上一次访问人的IP地址不一致,则启动三级防护。
优选的,所述一级防护为发送更改密钥的通知给获得加密权限密钥的获得者;
所述二级防护为主动更改加密权限密钥,并将更改后的密钥发送给获得加密权限密钥的获得者;
所述三级防护为将防护系统内的数据进行传输至备用系统中进行存储,并销毁防护系统内的数据,以及通知获得加密权限密钥的获得者。
优选的,所述对生成的多个权限密钥进行加密,并形成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包括:
生成Z+1个素数Q~Qn+1;
生成一个椭圆曲线e和一个有所述椭圆曲线上的点构成的群组j;
随机选择群组j的Z+1个生成元;
通过生成元获得公钥和私钥,并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密文聚合计算,获得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
优选的,所述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密文聚合计算,获得加密的加密权限密钥,包括:
从防护系统中获取实时访问量数据Hi,随机选择0≤ρi≤N,并根据公式1计算L维数据:
通过L维数据,并利用公式2进行密文聚合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兴明,未经张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8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滤管制作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环保的蛋鸡饲料投喂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