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6240.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6/81;A61K33/00;A61P33/02;A61K135/0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常利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淡水 鱼类 小瓜虫病 复合 水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配方水溶液及制备方法,在制作该复合配方水溶液时,按重量份取晒烟茎叶1‑7份,碳酸钠1‑7份,水90‑95份,将晒烟茎叶粉碎成碎片或小颗粒状结构,并加入常温水浸泡;在浸泡后的茎叶溶液中加入碳酸钠进行充分溶解,得到溶解液;加热充分混合加热后得到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配方水溶液。本发明对淡水鱼类的生长无毒副作用,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成本低廉,适于各种淡水鱼类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类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寄生性病,主要由多个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及鳃部引起的一种鱼类侵袭性寄生虫病。传染速度极快,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鱼会变得运动失调,食欲降低,鱼体消瘦,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在该鱼病的防治技术主要是预防为主,治疗方法有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用甲醛、甲基蓝溶液、冰醋酸浸洗,或用辣椒粉加生姜加水煮沸泼洒等方法,甚至有的用违禁药物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以上方法要么疗效不显著,而且操作复杂,要么是国家违禁药禁止使用。因而淡水鱼类小瓜虫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淡水鱼类的养殖生产及养殖户的综合经济效益,阻碍了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配方水溶液及制备方法,其可以有效抑制小瓜虫的生物活性、生长、繁殖,用于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疗效显著,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水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水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份制成:晒烟茎叶1-7份、碳酸钠1-7份、水90-95份。
进一步的,将上述各原料充分混合加热后得到所述复合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复合水溶液组份的最佳重量份数配比为:晒烟茎叶5份、碳酸钠3份、水92份。
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茎叶粉碎浸泡
将晒烟茎叶粉碎成碎片或小颗粒状结构,并加入常温水浸泡;
S2、溶解
在浸泡后的茎叶溶液中加入碳酸钠进行充分溶解,得到溶解液;
S3、加热
将上述所述溶解液用150~220℃武火加热烧至沸腾后,再用120~ 150℃中火煎熬15~30min后立即转入80~120℃文火中煎熬30~120min 后即得所述复合水溶液。
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武火加热温度为150℃、所述中火加热温度为120℃、所述文火加热温度为80℃。
优选的,在步骤S1中,常温水浸泡时长为30min;在步骤S3中,所述中火煎熬时长为15min、文火煎熬时长为8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淡水鱼类的生长无毒副作用,且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材料方便、成本低廉,适于各种淡水鱼类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复合水溶液,采用多种不同的原料配比进行复合水溶液的制备,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6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