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3687.2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田凤祥;王涛;晁晓娜;张春雨;童娜;曹晓;朱亮亮;龚巡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地面 型号 车辆 离线 移动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系统及方法,基于某地面型号车辆实际生产和测试过程为背景需求为导向,提出一种适用于军工企业或无网络/弱网络场景下的制造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方法和系统,通过可离线移动智能终端对车辆和相关测试设备的集采及内置的专用调试算法模型,数据本地持久化后,通过在线同步更新方式与局域网内部生产管理应用集成,实现非网络环境中某地面型号车辆多环境、多场地、多工况下的生产和调试数据管理需求。解决因管理要求、场地因素、环境原因等弱/无网络情况下的制造业智能终端的应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数字化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终端。
背景技术
在工业4.0、中国智能制造2025、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影响和发展下,手机等智能终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而制造行业中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辅助生产、助力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制造业主要依托成熟生产线和高集成度的在线MES系统,大部分移动智能终端类应用还停留在数据监控层面,没有深入应用到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流程环节中;其次传统制造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在线模式应用,很难满足多工况、复杂环境、网络差等生产场景,尤其针对军工行业保密管理技术要求、网络物理隔离、禁用WIFI、多场景无网络等情况,因此一种可离线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辅助军工行业智能制造非常必要和迫切。
某地面型号车辆生产和测试需要进行多场地、多测试科目,既有静态精确测量工作也有动态道路跑车测试,同时也具有军工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特点;过程涉及多个工种、质量、技术等岗位,场地情况多变,型号质量要求体系多,需要既要满足产品生产测试技术要求又要兼顾企业生产管理技术要求。实际过程中受限于网络和技术因素,测试人员需要依据产品工艺要求下完成具体测试工作的同时还要将过程数据延迟誊写到内网MES系统中,长期受限于管理系统无法离线可移动的困境。
在公开号为CN112906742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5G+V2X移动终端及高精度地图的二轮车识别系统与方法,识别的二轮车辆只包括:摩托车、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该方法通过驾驶员携带的5G+V2X移动终端上的传感器(如加速度、GPS、陀螺仪等)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与驾乘人员的状态,并且通过高精度地图模块获取车辆所在的道路信息,设计建立二轮车识别模型,进而识别不同的二轮车。也可以将该模型部署到边缘云上,并通过RSU广播到其它交通对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方案存在因管理要求、场地因素、环境原因等弱/无网络情况下的制造业智能终端的应用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地面型号车辆的离线移动测试系统,包括设备直连数据集成和采集接口单元、通用辅助功能库单元和系统应用模型和软硬件接口;所述设备直连数据集成和采集接口单元与通用辅助功能库单元相连接,所述通用辅助功能库单元与系统应用模型和软硬件接口相连接;
所述设备直连数据集成和采集接口单元用于进行本地直连设备的数据通信工作;所述通用辅助功能库单元用于离线移动智能终端专业功能库支持,提供离线应用的本地功能扩展和封装调用;所述系统应用模型和软硬件接口用于终端针对产品测试任务所建立的专用模型算法和软硬件接口,针对产品和具体测试项目进行分类和扩展。
优选地,所述设备直连数据集成和采集接口还包括集成车辆设备数据采集和读取、检测设备数据采集和读取、在线网络环境是通过USB/RJ45转换为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进行数据离线前的同步、更新、下载。
优选地,所述通用辅助功能库单元还包括本地数据持久化、图像编码和识别处理、OCR、设备模型和算法管理、数据离线在线同步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