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SOC芯片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3136.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9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樊永祥;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S7/00;G10L19/008;G06F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詹建新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类型 音源 独立 声道 输出 方法 soc 芯片 汽车 | ||
1.一种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播放音频数据时,唤醒与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各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生产者thread;所述音频数据中包含多个stream类型的音频流;每一个所述生产者thread对应一个不同的stream类型;
通过被唤醒的所述生产者thread根据所述stream类型自所述音频数据中取出音频流,并将取出的音频流放入与所述生产者thread对应的FIFO缓存池;每一个所述生产者thread对应一个FIFO缓存池;
通过消费者process thread从所有所述FIFO缓存池中取出音频流,并按照DAI协议将取出的所有音频流重新排列组合为一个多声道音频数据之后,将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写入DMA缓存器中;
将所述DMA缓存器中的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通过一个预设DAI传输至音频编解码器进行声道分离,进而通过预设数量的转换播放模块对声道分离之后的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分别进行数据转换和播放;所述转换播放模块的预设数量与所述FIFO缓存池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与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各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生产者thread,还包括:
获取所述音频数据中的所有所述tream类型;
唤醒与获取的各所述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所述生产者thread,并通过最先被唤醒的所述生产者thread唤醒消费者process threa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与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各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生产者thread之前,还包括:
在系统开机后,创建与不同的s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所述生产者thread,申请与各所述生产者thread一一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所述FIFO缓存池;
创建用于自各所述FIFO缓存池中取出音频流的所述消费者process threa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与不同的stream类型分别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所述生产者thread,申请与各所述生产者thread一一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所述FIFO缓存池之后,还包括:
申请与不同的所述stream类型一一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数据传输标识,将每一个所述数据传输标识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生产者thread和所述FIFO缓存池封装为一个数据输出模块,并将所述数据输出模块添加到全局输出链表;
申请与各所述FIFO缓存池一一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数据缓存区以及一个BUFFER。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类型音源独立声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消费者process thread从所有所述FIFO缓存池中取出音频流,并按照DAI协议将取出的所有音频流重新排列组合为一个多声道音频数据之后,将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写入DMA缓存器中,包括:
通过消费者process thread遍历全局输出链表,并标记所述全局输出链表中与所述音频数据中的各tream类型对应的所有所述数据输出模块;
通过消费者process thread确定被标记的所述数据输出模块中的所述FIFO缓存池不为空,并在不为空的所述FIFO缓存池中取出音频流,并将取出的所述音频流写入与该FIFO缓存池对应的所述数据缓存区中;
确定未被标记的所述数据输出模块中的所述FIFO缓存池为空,并在为空的所述FIFO缓存池对应的所述数据缓存区中写入0;
在所有所述数据缓存区均被写入数据之后,通过消费者process thread按照DAI协议将取出的所有音频流重新排列组合为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写入所述BUFFER中;
将所述BUFFER中的所述多声道音频数据写入DMA缓存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1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