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0906.1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伟;谭炜骞;汪硕;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L47/22 | 分类号: | H04L47/22;H04L47/2408;H04L47/56;H04L45/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梅学兵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转发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其中数据转发方法包括:路由器接收上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数据的传输路径信息以及队列分组序号;路由器根据传输路径信息将数据包转发至路由器出口,并根据队列分组序号将数据包转发至与队列分组序号对应的分组;路由器根据确定性网络机制将报文转发至下一节点;本发明通过在在路由器出端口处定义出口整形机制,将出口队列分为多个分组,每组队列以特定的时隙长度进行数据的转发,使系统可以同时以多种时隙长度进行工作,实现多种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适配多种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多业务流共存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通过逐跳的循环转发机制,实现端到端的确定性服务质量保障,即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传输时延、抖动确定可控,且存在上界。在确定性网络中,所有节点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隙。每对邻居节点之间通过提前测量最长传输延时,建立时隙映射关系。确定性网络通过建立逐跳的时隙映射和转发关系,确定性网络保障确定性的端到端传输,即可保证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接收之间的时延、抖动可控,有上界。
然而,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严重依赖于时隙长度。其端到端时延与时隙长度成正相关关系,其时延抖动的最大值为两倍的时隙长度。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有的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无法同时支持有多种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场景,如AR业务要求2毫秒以内的时延,远程工控要求500微秒以内的时延。在现有技术下,网络无法同时满足AR和远程工控的服务质量要求。
无法实现超低时延传输。现有的确定性网络要求时隙长度大于或等于网络中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与网络中链路的最小带宽之比。由于端到端时延与时隙长度成正相关关系,且又存在下界,因此,现有技术在低时延场景中的性能无法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以多种时隙长度进行工作,实现多种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路由器接收上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数据的传输路径信息以及队列分组序号;
路由器根据传输路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转发至路由器出口,并根据队列分组序号将数据包转发至与队列分组序号对应的分组;分组包括至少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和至少一个尽力而为业务流组;
路由器根据确定性网络机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下一节点。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确定性业务流组包括至少三个队列,尽力而为业务流组包括至少一个队列。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在同一时刻,同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只有一个队列处于数据发送状态,其他队列处于数据接收状态。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同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内每个队列的时隙长度相同,不同的确定性业务流组中的队列之间的时隙长度不同,且各个队列中的时隙长度大于或等于数据包大小与网络中链路的最小带宽之比。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当确定性业务流组的数量大于1时,后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所有队列的时隙长度是前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队列的时隙长度的正整数倍。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同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的队列在超时隙级别上时钟同步。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确定性业务流组的队列的转发优先级高于尽力而为业务流组的队列的转发优先级。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当确定性业务流组的数量大于1时,前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队列的转发优先级高于后一个确定性业务流组中队列的转发优先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经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0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