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剃须刀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7864.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B19/04 | 分类号: | B26B19/04;B26B19/28;B26B19/38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娄梅芬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剃须刀 | ||
本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剃须刀,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中的电机、两个前后平行设置的刀头组件,所述的刀头组件包括钢制外刀、沿外刀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内刀以及内刀架,包括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偏心凸轮、分别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成往复动力并传动给两刀头组件的两驱动子,两刀头组件在机身上呈仰头斜设,即两刀头组件形成的上剃须表面为倾斜剃须面,该倾斜剃须面与机身手持竖面所成的角度为30~60度,第一驱动子上的驱动轴与第二驱动子上的驱动轴不平行呈张开结构,且张开角度为15~60度。刀头与面部贴合更为紧密,亲肤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电动剃须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剃须刀,利用电机带动刀刃对定刀刃作相对运动,将进入网孔的胡须或毛发剪断,其马达与驱动子只能装配在一个平行面上,即左右浮动或前后浮动,其缺陷是,这种运动方式在剃须时需要多次更换手持电动剃须刀的姿势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剃须任务,所实现的贴面浮动效果不是很舒适。为了达到弯头效果一般采用将整个剃须刀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设为拐点,但其手持部与待剃须面之间角度还是近垂直,姿势别扭。现有多列刀均为上顶部为剃须面,并采用竖直传动轴带动,其浮动方向仅能上下垂直浮动,不利于面部轮廓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倾斜剃须作业面、竖直手持即可流畅舒适剃须的电动剃须刀,其不仅可实现双刀头的反向运动,降低工作噪音、减小传递到用户的手的振动,还便于安装,两刀头浮动角度更适应剃须面,两刀头下压角度更为自适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剃须刀,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中的电机、两个前后平行设置的刀头组件,所述的刀头组件包括钢制外刀、沿外刀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内刀以及内刀架,包括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偏心凸轮、分别将电机的旋转动力转换成往复动力并传动给两刀头组件的两驱动子,两刀头组件在机身上呈仰头斜设,即两刀头组件形成的上剃须表面为倾斜剃须面,该倾斜剃须面与机身手持竖面所成的角度为30~60度,所述的驱动子包括由偏心凸轮往复驱动的驱动框、将驱动框的往复动力传动至刀头组件内刀且非竖直设立的驱动轴、于驱动框两侧并能往复移动的支撑驱动框的弹性弯折部,所述两驱动子为第一驱动子和第二驱动子,第一驱动子上的驱动轴与第二驱动子上的驱动轴不平行呈张开结构,且张开角度为15~60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两内刀架上中心位置设有与驱动轴配合的驱动通孔,驱动通孔的前后长度大于驱动轴自由端,以实现刀头组件与驱动轴成角度倾斜调整,两内刀架通过两端的弹性支撑组件倾斜悬浮于机身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倾斜安装在机身内的U形片,所述U形片的两弹性自由端分别支撑在两内刀架的侧底边上,两弹性自由端分别带有上凸横筋。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偏心凸轮的偏心凸轴上安装有摆杆,摆杆上面设有相对偏心凸轴位置呈180度的滑轴,所述的驱动框上设有驱动槽,第一驱动子上的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子上的驱动槽相对而设,所述的偏心凸轴配合于第一驱动子的驱动槽内,滑轴配合于第二驱动子的驱动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可拆装连接在机身上的鬓角刀组件,所述的鬓角刀组件通过一端套接在第二驱动子驱动框上的联动杆传动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弹性弯折部的连接突出端设有固定在机身机架上的固定部,各固定部上分别设有前后分布的两固定孔,所述的机身机架上设有分别与两固定孔对应的固定柱,固定孔套置在固定柱外使两驱动子弹性弯折部的连接突出端连接为一体,且在固定部上于两固定孔的中间还开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将两驱动子弹性弯折部的连接突出端固定在机身机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7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