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载立体型ADS-B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4192.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钊;宋海伟;杨树树;侯文栋;冯晨峰;张小卫;黄振炎;刘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H04B7/06;H04B7/08;H01Q1/28;G08G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ads 波束 阵列 天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载立体型ADS‑B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确定干扰环境下ADS‑B接收机成功检测1条ADS‑B信号的概率pr,进而求得ADS‑B监视数据更新间隔TUI内ADS‑B信号成功检测的概率PT。再根据ADS‑B接收机的监视容量/性能、天线波束增益的需求,确定ADS‑B天线的波束宽度;根据ADS‑B天线的波束宽度与空域覆盖范围,确定天线波束的数量及空域覆盖规划,最后根据ADS‑B天线波束数量N及空域覆盖规划,设计塔状凸台ADS‑B天线构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星载立体型ADS-B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星载飞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系统的发展,为解决陆基ADS-B信号监视距离受限,地面监视网络无法实现大范围远距离接收的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能提升现有航运管制系统的监管能力。
为适应小卫星平台的发展要求,有效载荷轻小型化成为星载ADS-B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且系统大范围监视覆盖需求对星载ADS-B天线性能提出较高要求。然而传统的孔径增大设计方法不仅会造成天线尺寸过大的问题,而且会间接增加了覆盖波束的数量,导致系统成本的显著提升。因此星载ADS-B天线设计不仅要求符合尺寸和成本约束,且需要进行多波束方向图赋形和波束覆盖优化,从而满足大幅宽高增益覆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星载立体型ADS-B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采用了三维共形阵列设计思路,能同时形成多个波束,满足大幅宽高增益的星载ADS-B监视需求;通过多波束分区覆盖优化方法,以提高监视容量为目标设计单个波束的覆盖角度,综合考虑波束边缘和交叠区增益要求,选择最小的波束数量实现有用空域的宽高增益覆盖,有效降低了天线整体尺寸,实现了整体覆盖性能的最优,为星载ADS-B天线提供有用空域的覆盖接收能力。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星载立体型ADS-B多波束阵列天线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干扰环境下ADS-B接收机成功检测1条ADS-B信号的概率pr,进而求得ADS-B监视数据更新间隔TUI内ADS-B信号成功检测的概率PT,转入步骤2。
步骤2、根据ADS-B接收机的监视容量/性能、天线波束增益的需求,确定ADS-B天线的波束宽度;根据ADS-B天线的波束宽度与空域覆盖范围,确定天线波束的数量及空域覆盖规划,转入步骤3。
步骤3、根据ADS-B天线波束数量N及空域覆盖规划,设计塔状凸台ADS-B天线构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通过天线单元的波束宽度、增益设计,满足在A/C干扰、S模式和1090ES干扰条件下天线的检测性能与波束边缘增益的要求。
(2)通过多波束分区覆盖优化技术,完成有用空域内多波束分区覆盖空域规划设计,实现以最小波束数量完成有用空域的全覆盖,且避免波束及处理通道数量增多导致成本提升与口径增大的问题,兼顾整体覆盖性能的最优与载荷轻小型化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干扰条件下不同波束宽度检测概率的对比图。
图2为不同波束覆盖俯仰角下检测概率对比图。
图3为7个波束分区覆盖等高线图。
图4为天线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4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合结构声波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