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4106.9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海;刘艳红;李光彬;刘浩;孙世铮;王晓婧;郑明珉;葛炜;吕锡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B01D53/75;A01G7/02;A01G7/00;A01G7/04;C12M1/34;C12M1/36;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孙诗惠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气体 循环 交换 系统 | ||
1.一种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培养单元,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设有可进行有氧呼吸的菌类,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设有第一稳压排气口;
第二培养单元,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设有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和/或植物,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第二培养单元相互隔离并分属不同单元,仅存在气体交换接触,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设有第二稳压排气口;
碳捕集装置,所述碳捕集装置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连通以用于吸收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的反应气体和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述碳捕集装置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二培养单元供应二氧化碳;
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供应富氧气体,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连通以用于吸收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的反应气体;
能源采集装置,所述能源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可再生能源;
能源转化装置,所述能源转化装置与所述能源采集装置相连以用于将所述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所述能源转化装置可以向所述碳捕集装置和所述气体净化装置供电,以驱动所述碳捕集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第二培养单元之间形成碳气内循环,以实现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的低能耗固碳;
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能源转化装置相连以存储所述能源转化装置输出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碳捕集装置和气体净化装置相连以向所述碳捕集装置和气体净化装置供电;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碳捕集装置和所述第一培养单元连通,所述第一培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向所述碳捕集装置内通入所述菌类的反应气体;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碳捕集装置和所述第二培养单元连通,所述碳捕集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向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通入二氧化碳;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和所述气体净化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培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流道向所述气体净化装置内通入所述藻类和/或植物的反应气体;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气体净化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四流道向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通入富氧气体;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碳捕集装置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碳捕集装置内通入空气;
所述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包括第六流道,所述第六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和所述碳捕集装置连通,所述第六流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二培养单元通入空气和/或二氧化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与所述能源转化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相连,所述补光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能源转化装置和所述储能装置的电能以向所述第二培养单元补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均设有氧气浓度检测器和氧气浓度调节器,所述氧气浓度调节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的氧气调整至适于所述菌类、所述藻类/植物各阶段生长的浓度,所述氧气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和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的氧气浓度,
和/或,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的二氧化碳调整至适于藻类/植物各阶段生长的浓度,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排气口的外部压力与所述第一培养单元内部的压力差小于等于15Pa,和/或,所述第二稳压排气口的外部压力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部的压力差小于等于15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碳单元气体循环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单元内设有藻类单元、植物单元以及藻类和植物混合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41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