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4033.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3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涛;杨豆豆;郭成龙;周福见;马向宇;刘章光;马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B21D37/1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属于超塑成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封闭舱体中多个舱段的性能不一致、在焊缝处存在缺陷导致半封闭舱体整体质量较差的问题。该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毛坯置于模具中,毛坯外层与模具的内壁接触;对毛坯和模具进行加热,使得毛坯软化;向毛坯内层的内腔中充气,先后使得毛坯的两端向两侧变形移动、内层向模具的内壁方向形变,内壳坯分别与环形封头坯、外环坯、中环坯、通道管坯和内支架坯紧密连接,完成半封闭舱体的超塑成形;加工内支架坯和管口坯形成内支架和管口的内型面,得到半封闭舱体。该成形方法生产效率高,所制得的半封闭舱体的整体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塑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半封闭舱体的成形,通常采用铸造和拼接的方式,例如,首先,采用铸造的方式制备多段舱段(例如3~7段),然后,焊接等方式将多个舱段密封连接起来,得到整体的半封闭舱体。
采用上述成形方法,一方面,采用上述方法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备众多零件,也就是多个舱段,由于不同舱段的尺寸和形状不同,成形工艺和参数也不尽相同,容易导致多个舱段的性能不一致,另一方面,半封闭舱体整体存在多条焊缝,焊缝性能与基体性能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半封闭舱体在焊缝处存在缺陷,影响半封闭舱体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了一种半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半封闭舱体中多个舱段的性能不一致、在焊缝处存在缺陷导致半封闭舱体整体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封闭舱体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半封闭舱体的毛坯和模具,毛坯从内至外分为毛坯内层、毛坯中层和毛坯外层,毛坯外层包括外壳坯以及位于外壳坯两端的封头坯、外环坯和外壳管,外环坯的一端与外壳坯连接,另一端连接封头坯;毛坯内层包括内壳坯、密封板和内壳管,密封板设于内壳坯两端的开口处,使得内壳坯内形成封闭空间,内壳管通过密封板插入封闭空间内;毛坯中层包括中环坯、内支架坯、管口坯、通道管坯,中环坯位于外环坯与内壳坯之间,通道管坯和内支架坯位于外壳坯和内壳坯之间;外壳坯通气孔与管口坯通气孔位置对应,外壳管通过管口坯通气孔插入管口坯的内部空间内;
步骤2:将毛坯置于模具中,毛坯外层与模具的内壁接触;
步骤3:对毛坯和模具进行加热,使得毛坯软化;
步骤4:向毛坯内层的内腔中充气,使得毛坯内层向模具的内壁方向形变,内壳坯分别与环形封头坯、外环坯、中环坯、通道管坯和内支架坯紧密连接,完成半封闭舱体的超塑成形;
步骤5:加工内支架坯和管口坯形成内支架和管口的内型面,加工两端中环坯内表面,切除密封板,得到半封闭舱体。
进一步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芯棒,上模和下模关于分型面对称,芯棒插入毛坯的内壳坯的开口处,与密封板紧贴。
进一步地,模具采用膨胀率高于半封闭舱体材料的金属制造。
进一步地,半封闭舱体的材料为钛合金,模具的材料为Ni7N或石墨;或者,半封闭舱体的材料为铝合金,模具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高碳钢;或者,半封闭舱体的材料为高温合金合金,模具的材料为Ni7N或石墨;或者,半封闭舱体的材料为复合材料或塑料,模具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上模和下模在分型平面上对应外壳管所在位置开设凹槽,上模上的凹槽与下模上的凹槽对接形成用于外壳管穿出的通道。
进一步地,上模和下模与芯棒对应的位置开设半圆形凹槽,上模的半圆形凹槽与下模的半圆形凹槽构成圆形孔,芯棒靠近圆形孔的一端插入圆形孔中。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4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