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2842.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妍;何大瑞;韩笑;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K55/00 | 分类号: | H02K55/00;H02K9/19;H02K5/20;H02K5/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吴扬帆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导 调相 冷却 管路 传输 耦合 装置 | ||
本发明的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包括:超导电机转子、连接有静止冷却管的低温制冷系统、中心设有转子冷却管的超导电机转子轴系以及传输耦合器,所述超导电机转子封装于超导电机转子轴系内并可转动地支撑于转子冷却管上,所述低温制冷系统将低温介质沿静止冷却管输送至转子冷却管的一端内,低温介质从转子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静止冷却管排回至低温制冷系统;所述超导电机转子轴系通过传输耦合器可转动地支撑于静止冷却管上。有益效果:该装置大幅避免进气、回气之间的混合与热交换,从而大幅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漏热;且易于制造,可靠性高,运行维护简单,便于拆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高温超导技术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和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因而高温超导电机在成本、体积、重量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将在不久的将来引起整个电机制造业巨大的变革。
根据定子和转子线圈所采用的材料可以分为全超导型电机(定子和转子线圈都使用超导材料)和半超导型电机(转子励磁线圈采用超导体,定于是常规材料)。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半超导型超导电机。它由超导转子、常规定子、冷却系统、力矩管、励磁装置、转子多层屏蔽系统、定子环境屏蔽系统组成。
高温超导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转子的冷却系统和定子的冷却系统。转子的冷却系统是为了及时的把超导线圈和其他磁性材料在电机工作时是产生的损耗和外界环境传输到转子里的热量带走,保持线圈超导状态,保证电机的持续正常运行,这是超导电机同普通电机重大的区别之一,主要包括3部分:制冷机,传输耦合器和转子里的冷却回路。
如图1,(图片来源:陈彪,顾国彪,张国强. 高温超导电机的冷却技术综述.低温工程,2007,5(159):15-19),目前超导电机使用较多的冷却方式是旋转热管和冷氦气对流传热。旋转热管是由旋转蒸发器,静止的冷凝器,传热介质和连接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管道组成一个自循环的系统。
当电机运行时蒸发空间里的传热介质吸收热量汽化。经过传输管道到达冷凝器。被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后再经过同一个管道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到蒸发空间里,重新吸热蒸发,从而实现自循环。可以看出,该结构中的传输耦合器(即图中的旋转密封部分)是将低温液体通过一根管道输入至电机转子(即蒸发空间)。该结构完全依赖蒸发后的气体不需要依赖闭式管道返回。
如图2,美国专利U.S. 3991588提出一种具有液氦/氦气多层回流管道的结构,其主要依赖多层绝热管道实现液氦输入、氦气回流。与前述结构相比,该结构可以实现冷氦气输入、热氦气返回。但是,该结构极为复杂,加工难度大,且漏热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漏热小且易于制造的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包括:超导电机转子、连接有静止冷却管的低温制冷系统、中心设有转子冷却管的超导电机转子轴系以及传输耦合器,所述超导电机转子封装于超导电机转子轴系内并可转动地支撑于转子冷却管上,所述低温制冷系统将低温介质沿静止冷却管输送至转子冷却管的一端内,低温介质从转子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静止冷却管排回至低温制冷系统;所述超导电机转子轴系通过传输耦合器可转动地支撑于静止冷却管上。
所述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传输耦合器包括传输耦合器支架、冷却管支架以及磁流体密封环,所述传输耦合器支架支撑于外部支架上,静止冷却管通过冷却管支架支撑于传输耦合器支架内,磁流体密封环可旋转地安装于传输耦合器支架上并密封且可转动地连接于超导电机转子轴系的转子轴。
所述超导调相机的冷却管路传输耦合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冷却管支架为气密性材质制成且与静止冷却管、传输耦合器支架密封连接将冷却管支架两侧的空间分隔两个互不流通的密封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2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