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模型、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0961.2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胡博;陈明辉;赵景宏;董世丹傑;郭孔明;金垒;刘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5 | 分类号: | G06F21/45;G06F21/64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盟 认证 模型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模型、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认证模型包括:多个域的信任锚根,用于在经过许可后加入联盟链,作为联盟链的VP节点;以及自生成区块链证书,并将所述区块链证书的哈希值记入联盟链作为各个域的信任凭证;认证服务器,作为联盟链的NVP节点,用于查询和验证存储在联盟链上的所述信任凭证。本发明中,多个域的信任锚根在经过许可后加入联盟链构成联盟链的VP节点,并自生成信任锚根的区块链证书,将该区块链证书的哈希值记入不易篡改的区块链内,作为各域的信任凭证,提高了跨域认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模型、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跨域认证就是指在不同域内登录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认证。在电力业务场景中,为了保证电力业务网络内的终端安全可信接入,需要对用户的跨域访问进行认证,然而现有的认证模型的可靠性不高,在通信量过大时容易造成阻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模型、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模型,包括:
多个域的信任锚根,用于在经过许可后加入联盟链,作为联盟链的VP节点;以及自生成区块链证书,并将所述区块链证书的哈希值记入联盟链作为各个域的信任凭证;
认证服务器,作为联盟链的NVP节点,用于查询和验证存储在联盟链上的所述信任凭证。
基于联盟链的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A域用户的访问请求;
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后,获取A域用户证书,并确定A域的信任锚根;
获取第一区块链证书,并基于所述第一区块链证书查询联盟链得到查询结果,所述第一区块链证书为A域信任锚根的区块链证书;
根据所述查询结果判断是否认证成功,并在认证成功时向B域的信任锚根发送A域用户证书,以便所述B域的信任锚根根据A域用户证书生成第一跨域区块链证书;
获取所述第一跨域区块链证书,并将所述第一跨域区块链证书发送给A域用户。
优选的,获取A域用户证书,并确定A域的信任锚根,包括:
向A域用户发送第一随机数,以便所述A域用户根据第一随机数生成第一签名;
接收来自A域用户的A域用户证书、第一签名和第一随机数;
检查所述第一随机数是否有效,并在第一随机数有效时利用A域用户证书和第一随机数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正确;
在所述第一签名正确时查看所述A域用户证书的有效期,并在所述A域用户证书有效时通过A域用户证书或A域用户证书链确定A域的信任锚根。
优选的,获取第一区块链证书,并基于所述第一区块链证书查询联盟链得到查询结果,包括:
向A域的认证服务器发送第二随机数和申请得到第一区块链证书的请求;
接收来自A域的认证服务器的第二随机数和第一区块链证书,并检查第二随机数是否有效;
在第二随机数有效时查看第一区块链证书的有效期;
在第一区块链证书有效时,利用联盟链使用的哈希算法将第一区块链证书作哈希运算得到第一哈希值;
利用第一哈希值查询联盟链得到查询结果。
优选的,根据所述查询结果判断是否认证成功,包括:
若无查询结果,则表示A域的认证服务器提供了不正确的第一区块链证书,认证失败;
若查询结果为issue和revoke,则表示第一区块链证书已为撤销状态,认证失败;
若查询结果仅有 issue,则表示第一区块链证书为已发布状态,认证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