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液流空化降粘系统及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0236.5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6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卫东;李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G15/08 | 分类号: | C10G15/0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芳芳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油液流空化降粘 系统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液流空化降粘系统及工艺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采用稠油储罐提供稠油供应时,可将供氢剂储罐与稠油储罐连通,供氢剂与稠油混合后,通过低压供料泵输送至高压柱塞装置,将混合液增压后注入空化处理装置,利用液流空化效应降低稠油粘度,然后将降粘后的稠油注入储罐存储备用,亦可将处理后的稠油汇入集输管道进行输送。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空化效应产生的微观尺度的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对稠油进行降粘处理,反应条件温和,同时既能够应用空化效应进行纯物理方式降粘,又能与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添加化学药剂降粘等方法集成使用,且处理后稠油的粘度基本不会恢复,特别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改质与集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稠油液流空化降粘系统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在我国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目前已探明的就达到79.5×108吨,稠油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潜力,对于满足我国长期发展的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稠油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由于胶质和沥青质含碳量多,平均分子量大,碳链长,从而使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这也是稠油高粘度的主要原因;稠油的高粘度、低流动性导致其开发和集输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困难,由此可见,稠油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一环是对其降粘处理。
在我国目前的工业体系中,稠油降粘的主要方式有:
(1)掺稀油降粘:掺入稀油,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该方法一直是稠油降粘减阻输送的主要方法,具有简单有效的优势,但该方法需要保证足够的稀油来源,成本较高。
(2)加热降粘:稠油的粘度相对与温度来说十分敏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则稠油粘度将明显下降,温度每升高10℃,稠油的粘度约下降一半;当稠油中的长链结构完全被破坏时,稠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得很小,即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温度继续升高,稠油的粘度降低很小,同时,该方法能耗较大。
(3)超声波降粘:利用超声激励下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而使稠油中的长链断裂,促使稠油产生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之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加,但受限于目前电/声转换器技术水平,该方法能够输出的功率上限较低,稠油处理量较大时的效果并不明显。
(4)表面活性剂/油溶性处理剂降粘:包括乳化降粘、破乳降粘、吸附降粘等,该方法与掺稀油降粘法类似,同时需要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成本较高。
(5)高温催化裂解降粘:在高温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稠油大分子经催化反应后,其粘度能够不可逆地明显降低,效果明显,但该方法需要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进行处理,高温裂解装置的运行、催化剂的制备与回收均需投入大量的成本。
(6)微生物降粘:微生物将长链饱和烃降解为中短链烃,使饱和烃的平均分子链变短,从而降低稠油粘度;微生物作用于胶质和沥青质,产生长链分子脂肪酸及含羰基化合物等生物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稠油,降低稠油粘度;该方法一般应用于改善井下稠油渗流特性领域,且需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不适用于稠油地面集输。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稠油降粘方式各具优缺点,并不能互相取代,但需要针对特定领域,从成本、可操作性、适用性出发,寻求特色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性价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稠油液流空化降粘系统及工艺方法,利用空化效应产生的微观尺度的高温、高压,对稠油进行降粘处理;本发明既能够应用空化效应对稠油进行纯物理方式降粘,又能与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添加化学药剂降粘等方法集成使用,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