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0048.2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满江红;程志军;翟英帅;王聪;于艳青;申展;蓝莜根;吴素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8 | 分类号: | E04B7/08;E04D5/06;E04D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tfe 膜气枕 采光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结构主体,在钢结构主体上设有若干支撑架,支撑架上安有气枕连接结构,在边梁内侧的气枕连接结构可将两个ETFE膜气枕密封连接,在边梁上的气枕连接结构可将ETFE膜气枕与建筑主体密封连接,若干ETFE膜气枕与钢结构主体和建筑主体连接后形成一密封的采光顶结构;该方法主要包括钢结构主体安装、气枕连接结构安装、ETFE膜气枕展开与检验、ETFE膜气枕安装和清洗。该结构具有较好的采光性,ETFE膜气枕与钢结构主体密封及建筑结构密封连接,使得结构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该方法能够对ETFE膜气枕快速准确安装,安装后的气枕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TFE的中文名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材的厚度通常小于0.30mm,是一种有重量轻、透光率高、自洁性好、抗化学性强、机械强度高以及耐候性、耐热性、耐燃性好等特点的膜材,ETFE膜材是膜结构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在ETFE膜气枕与钢结构及建筑结构墙体的连接中,通常需要将铝合金锚件或将角钢锚件预埋在混凝土结构里,ETFE膜气枕的膜结构上的铝合金型材与这些锚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操作繁琐、安装工期较长,且其连接后的密封性能不好,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该结构具有较好的采光性,ETFE膜气枕与钢结构主体密封及建筑结构密封连接,使得结构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该方法能够对ETFE膜气枕快速准确安装,安装后的气枕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主体由多根边梁、横向钢管梁、纵向钢管梁和斜向钢管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内部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在钢结构主体上设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拆卸安有气枕连接结构,所述气枕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座和压紧组件,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两个相对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橡胶层,所述ETFE膜气枕边缘一侧通过所述胶层连接在橡胶层上;所述压紧组件由压紧盖板、压紧螺栓和橡胶盖板组成,所述橡胶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压紧盖板上,所述压紧螺栓穿过压紧盖板和橡胶盖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在所述边梁内侧设置的所述气枕连接结构可将相邻两个ETFE膜气枕通过所述连接座和所述压紧组件密封连接,若干个ETFE膜气枕将钢结构主体上方密封盖住,在边梁上设置的气枕连接结构可将ETFE膜气枕通过连接座和压紧组件与连接侧板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侧板又连接在建筑主体内侧,若干ETFE膜气枕、连接侧板和钢结构主体与建筑主体连接后形成一密封的采光顶结构。
优选的,所述边梁为四根,四根边梁首尾相连围合而成一不规则四边形,所述横向钢管梁、纵向钢管梁和所述斜向钢管梁的首尾两端均与边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管梁和所述斜向钢管梁的连接点均位于所述横向钢管梁上,多根横向钢管梁、纵向钢管梁和斜向钢管梁将四根所述边梁围合成的不规则四边形分隔成若干个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整体为对称结构,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连接座的对称轴两侧,两个支撑板均向连接座的内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个或两个T型槽,在所述橡胶层上设有T型凸起,支撑板与橡胶层通过所述T型槽和所述T型凸起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盖板由橡胶材料制成,橡胶盖板两侧设有斜向挤压部,两个所述斜向挤压部相对倾斜设置,斜向挤压部为锯齿状。
一种ETFE膜气枕采光顶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为:
步骤一,钢结构主体安装,根据施工图纸将边梁、横向钢管梁、纵向钢管梁和斜向钢管梁按照指定位置安装在采光井四周的结构上,对边梁、横向钢管梁、纵向钢管梁和斜向钢管梁彼此之间的相贯节点进行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