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包膜类病毒的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903.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世欣;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英钛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24 | 分类号: | A01N65/24;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231605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包膜 类病毒 高效 安全 消毒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包膜类病毒的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每100克消毒剂中包含:1)40克鳄梨油,作为消杀成分;2)20克癸基葡糖苷,作为表面活性剂;3)0.1克山梨酸钾,作为防腐抗氧化剂;4)余量为水。和传统消毒剂相比,本发明成本低,易于使用,高度安全,有益健康,环境友好;与脂肪酸类消毒剂相比,成本类似,安全性更高,稳定性大幅提升,性能接近,更易于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剂,尤其是一种通过将油脂溶解在水中稀释形成的针对包膜类病毒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冠背景下,用于抗病毒的消毒剂使用最多的是次氯酸钠(84),、次氯酸、二氧化氯等含氯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工作原理一般认为是会通过氧化作用令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其中次氯酸因为不带电荷可以轻松穿透通常带有负电荷的细胞与病毒的磷脂膜层,因而效果最佳,需要的浓度最低,相对最为安全。此外还有75%酒精等也被广泛采用。
病毒可以分为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因为包膜病毒相对难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且可以持续在被感染细胞内释放复制出病毒而无须破解被感染细胞才能释放复制出来病毒,从而更易躲开体液内的抗体,所以包膜类病毒虽然相对无包膜病毒脆弱,但往往感染后更难以控制和治疗,比如HIV、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等均为包膜病毒;而无包膜病毒,则相对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但因为外壳普遍远强于包膜病毒,所以消杀难度较高。因为包膜病毒是目前需要消杀的主要病毒类型,所以通常消毒剂消杀病毒时重点关注的就是对包膜病毒的消杀能力,例如75%酒精虽然无法消杀大部分无包膜病毒如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但可以用于消灭各类包膜病毒,也被广泛采用。
除了常见的各种消毒剂外,还有一类未广泛采用的消毒剂是使用脂肪酸作为消杀手段的。如CN101233852A公开的脂肪酸组合物,使用辛癸酸和壬酸,搭配烷基磺酸盐和酸类形成相对稳定溶液,稀释后使用可实现一定的消毒效果。该发明主要优于此前的脂肪酸类消毒剂的特征在于更加稳定,不易结晶等,但该发明使用了过氧化氢形成过氧化脂肪酸来提升杀菌抗病毒性能,而过氧化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破坏性,降低了使用安全性。我们注意到此类产品通常使用中链脂肪酸,因为更长链的脂肪酸会更容易结晶变性影响使用,而且此前很多产品为了稳定还会添加有明显异味的短链脂肪酸。除了这些现有技术,目前还有大量关于多不饱和脂肪酸针对包膜病毒消杀的研究,通常认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包膜病毒有突出的抗病毒效果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能够破坏包膜病毒表层磷脂膜;另一方面是会干扰病毒与细胞融合的过程,因为细胞膜上存在着一些较为独立的由胆固醇与鞘磷脂紧密结合形成的膜脂微区,这些膜脂微区被称为脂筏,病毒入侵细胞和转运需要通过这种结构域完成,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会干扰甚至消除这种结构域,从而影响破坏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
油脂在化学上的定义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合成的酯类,其中最多的是含有三个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前述用于消毒使用脂肪酸属于游离脂肪酸,在自然界中含量远远少于油脂。无论动物脂肪、植物油脂还是乳品中的黄油,都是油脂占绝大多数,只有微量游离脂肪酸,因为游离脂肪酸在生命体中其实有一定破坏性,容易导致炎性反应等,且稳定性明显不及与甘油结合形成的油脂,故通常是特定情况下的代谢产物。这些消毒产品中的脂肪酸都是将油脂分解获得的。而我们通常说的摄入某种脂肪酸有益健康,其实指的摄入该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酯,即包含了该脂肪酸的油脂,而非直接摄入相关游离脂肪酸。
富含前述脂肪酸消毒剂使用的中链脂肪酸的油脂主要是棕榈油和椰子油等一些特定植物油,乳类脂肪中也有一定含量;短链脂肪酸油脂也主要存在乳类油脂和棕榈油椰子油中;而绝大多数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油都是长链脂肪酸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油脂相对容易凝结,而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则不容易发生常温凝结问题。绝大多数天然动物油脂或者植物油脂都是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其中通常是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常温凝结,植物油脂和鱼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易凝结,仅有少数例外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包膜类病毒的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英钛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英钛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