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高温岩体热损伤过程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9170.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2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宇;崔启亮;许富强;宋国锋;姬佳炎;李爽;雷治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嘉兴倍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5 | 代理人: | 雷慧敏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高温 岩体热 损伤 过程 裂缝 导流 能力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高温岩体热损伤过程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涉及地热能利用技术领域,能够同时考虑到岩石弹性变形和岩石受应力发生裂缝损伤等形态变化对导流能力和取热效果的影响,提供较准确的实验岩样的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 高温岩体热损伤过程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热能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发 电也被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 富,具有巨大发电潜力,因此,加快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特别是强化系统取热的效果,对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 源战略安全、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干热岩一般为变质岩或花岗岩,其岩体致密且渗透性极差, 裂缝成为取热工质(注:取热工质指水或二氧化碳)唯一的渗流 传热通道。干热岩裂缝中的取热涉及渗流、传热和应力的热流固 耦合过程。高温干热岩温度降低,显著的温差会诱发较大的热应 力,在变化的热应力和孔隙压力共同作用下,干热岩有效应力发 生改变。这种有效应力的演变对裂缝的形态可能产生两种作用: 一是岩石弹性变形,导致裂缝宽度增加,造成导流能力变大;二 是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下,主裂缝胶结处破坏、裂缝扩展、微裂缝 萌生,产生附加的裂缝导流能力。
现有技术对于有效应力的演变对裂缝的形态造成的影响研究 中,大多只考虑到取热过程中裂缝宽度变化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但是当发生裂缝的胶结处发生破坏、扩展和微裂缝等问题时,产 生的附加导流能力同样也会显著的影响到取热的效果,若不考虑 这部分的影响,测得的导流能力的结果会发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高温岩体热损伤过程裂缝导 流能力的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到岩石弹性变形和岩石受应力发生 裂缝等形态变化对导流能力和取热效果的影响,提供较准确的实 验岩样的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 高温岩体热损伤过程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包括:在常温常压下 测试实验岩样的初始裂缝导流能力k0;对实验岩样进行注采冷却实 验,在注采冷却实验中获取实验岩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根据格里菲斯准则计算得到实验岩样的裂缝极限破坏应力σb;在高 温高压下测试实验岩样的当前裂缝导流能力,计算当前裂缝导流 能力和初始裂缝导流能力k0的差值,得到实验岩样在裂缝损伤条 件下的裂缝附加导流能力ka;拟合以得到实验岩样在裂缝损伤条 件下的裂缝损伤附加导流能力ka与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的函数 式:ka=f(σn-σb);构建实验岩样的裂缝实时导流能力kf与实验岩 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的关系式:其中,C为 常数;常温下测试所述实验岩样在各围压状态下的实验岩样的裂 缝实时导流能力kf和实验岩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将实验岩 样的裂缝实时导流能力kf和实验岩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代入 关系式拟合得到常数C的数值;将函数式和常数C的数值代入关 系式,得到同时考虑实验岩样中裂缝宽度和裂缝损伤状态的实验 岩样裂缝导流能力。
可选地,将实验岩样的裂缝实时导流能力kf和实验岩样的裂 缝法向有效应力σn代入关系式拟合得到常数C的数值之前,方法 还包括:对关系式进行变换,得到公式:ln(kf)=ln(k0+ka)+cσn;将 实验岩样的裂缝实时导流能力kf和实验岩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 σn代入关系式拟合得到常数C的数值包括:将实验岩样的裂缝实 时导流能力kf和实验岩样的裂缝法向有效应力σn代入公式拟合得 到常数C的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1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