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阀压差型排水采气柱塞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8724.2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赖欣;杨肖;刘永辉;王强;杨建英;汪春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阀压差型 排水 柱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阀压差型排水采气柱塞,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其技术方案:由上行减漏系统、可调式分区系统和减震密封系统组成。上行减漏系统包括柱塞本体、回水槽、隔液板、连接柱;可调式分区系统包括隔板、支撑柱;减震密封系统包括密封环、环形凹槽、弹簧减震器。采用上行减漏系统的结构设计,降低了举升过程中的漏液量,提高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的效率,采用了可调式分区系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安装不同的传感模块,完成柱塞井下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式分区的单阀压差型排水采气柱塞,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绿色能源,是我国以及世界能源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水气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经常会遇到由于井底积液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停产的问题,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手段。
传统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存在举升过程中漏液严重,以及现有的智能柱塞虽然通过控制柱塞的直径改变等方法提高了柱塞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液,但是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忽略了智能柱塞中传感、控制以及电源等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对天然气开采的高效、智能化的要求,亟待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减少漏液和相互干扰的柱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过程中,柱塞上行时柱塞和管道缝隙之间存在较大压差,造成漏液严重和智能柱塞各模块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的问题,特提供一种包含上行减漏系统和可调式分区设计的单阀压差型排水采气柱塞,实现柱塞快速下行、举升过程密封性提升以及内部各模块相互干扰减小。
1、一种单阀压差型排水采气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减漏系统、可调式分区系统和减震密封系统,所述上行减漏系统包括柱塞本体、回水槽、隔液板、连接柱;所述可调式分区系统包括隔板、支撑柱;所述减震密封系统包括密封环A、密封环B、环形凹槽、弹簧减震器A、弹簧减震器B;柱塞整体分为柱塞盖和柱塞本体两个部分,柱塞盖位于柱塞本体上方,柱塞盖和柱塞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柱塞盖和柱塞本体之间设有环形密封槽、密封环A和密封环B,环形密封槽由柱塞本体上端面的环形凹槽与柱塞盖下端面的环形凸起组成,密封环B位于环形凹槽内,密封环A在柱塞本体与柱塞盖螺纹连接处下方的端面上;可调式分区系统位于柱塞本体内部的空腔之中,可调式分区系统与柱塞本体的上下接触面分别设有弹簧减震器A和弹簧减震器B;弹簧减震器A和弹簧减震器B由垫片和弹簧组成,弹簧均匀分布在上下两个垫之间;回水槽均匀环绕在柱塞本体外部,连接柱六根纵向贯穿柱塞本体,隔液板通过连接柱与柱塞本体之间焊接连接在回水槽内部;柱塞外部的上行减漏系统在工作时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形成一个导通方向向上的环形单向导通阀。
上行减漏系统的柱塞本体外侧均匀环绕着由回水槽和隔液板组成的回水结构,回水槽为U型结构,回水槽相对于柱塞本体呈开口方向为斜向上的倾斜状态,隔液板在回水槽内部,隔液板和柱塞本体之间的角度与回水槽的角度一致。
可调式分区系统包含隔板和支撑柱,隔板平行于柱塞横截面,隔板将柱塞内部空间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相邻的两个隔之间为一个独立区间,支撑柱位于两块相邻的隔板之间并且垂直于隔板,每个独立的区间用来分类、安装不同种类和不同特性的模块,每个独立区间的大小由隔板间支撑柱的长度调节,所需独立区间的数量通过增加或减少隔板的数量来调节,每个隔板上设有各独立区间相互通信的线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采用上行减漏系统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柱塞与管道之间漏液的流动速度,减小了柱塞上方被举升液体与缝隙中漏液的压力差,降低了举升过程中的漏液量,提高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的效率,达到了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2)本装置在柱塞的内部采用了可调式分区系统的设计方案,对不同特性的模块进行分类安装,减少了各个模块在井下工作时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导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3)打破了传统柱塞功能单一的特点,本设计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安装不同的传感模块,完成柱塞井下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