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改性颗粒韧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657.4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刘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希堃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71/12;C08L51/00;C08L23/08;C08L55/02;C08K3/22;C08K5/134;B29B9/06;B29B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肖梦华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改性 颗粒 韧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塑料颗粒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改性颗粒韧性的方法。其主要针对通用聚苯乙烯颗粒制品易脆裂,造成损耗,同时由于使用环境多为露天,较容易发生老化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48‑78份、聚苯醚12‑27份、抗氧剂3‑9份、白油6‑9份、增强剂0.5‑2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本发明有效的对聚苯乙烯材料颗粒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颗粒的韧性,解决通用聚苯乙烯颗粒容易脆裂,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扩大改性的聚苯乙烯使用功能性,具有高强、高韧的效果,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原料的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颗粒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改性颗粒韧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是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摄氏100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聚苯乙烯是聚合树脂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具有无色,无味,无臭,表面光滑,透明度高,吸水性小,抗水性强,导热系数和热容量低的优点,由于聚苯乙烯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通用的聚苯乙烯质地硬而脆、机械强度不高、韧性较差,因此使用的范围受到限制,针对上述的缺陷,专利“CN108997667A”提出“一种具有超高韧性的聚苯乙烯塑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案中通过硅掺杂碳化聚环氧乙烷的添加,能够在塑料体系中均匀分散,利用微米级碳化粒子与改性定基橡胶粒子的协同作用,从而有利于银纹的引发、多重银纹形成和发展、延迟裂口形成和生长的相形态结构,使聚苯乙烯塑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最终将获得超强韧性的聚苯乙烯塑料。
但是在上述方案中制备的高韧性改性聚苯乙烯,在得到实际的生产使用后,其在高压力强度包装下,容易脆裂,造成损耗,同时由于使用环境多为露天,较容易发生老化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改性颗粒韧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提高改性颗粒(聚苯乙烯)韧性和制品的使用强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48-78份、聚苯醚12-27份、抗氧剂3-9份、白油6-9份、增强剂0.5-2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
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使用前需要进行改性,改性工艺为:将聚苯乙烯树脂加热至熔融状态,再将改性纳米氧化铝、相容剂加入至熔融的聚苯乙烯中,搅拌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聚苯乙烯、改性纳米氧化铝及相容剂经共混、密炼、挤出后得改性处理后的聚苯乙烯。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的制备方法为:马来酸酐和橡胶或弹性体进行塑炼,得到塑炼物料,将所述塑炼物料与引发剂进行密炼,得到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优选的,所述增强剂选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二者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采用水杨酸苯酯,所述水杨酸苯酯的主要成分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
优选的,所述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48份、聚苯醚12份、抗氧剂3份、白油6份、增强剂0.5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5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58份、聚苯醚17份、抗氧剂5份、白油7份、增强剂1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6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68份、聚苯醚22份、抗氧剂7份、白油8份、增强剂1.5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7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颗粒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聚苯乙烯78份、聚苯醚27份、抗氧剂9份、白油9份、增强剂2份以及紫外线吸收剂0.8份。
本方案还提出一种提高改性颗粒韧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步骤一:对原料聚苯乙烯进行改性获得改性后的聚苯乙烯,并将除增强剂以外的所有原料投入混料机中进行混料,获得原料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希堃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希堃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