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叠合板拼缝的处理方法、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434.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章钊;江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1/61;E04B1/6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邹超 |
地址: | 210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叠合 板拼缝 处理 方法 建筑结构 及其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的处理方法、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将金属预埋件至少部分露出于单向叠合板下侧的边沿,且形成为连接部,连接部的下侧面与单向叠合板的下侧面相平;单向叠合板的下侧中,利用金属预埋件的连接部至少将一个边沿全覆盖;将若干个单向叠合板密拼后,对于相邻的两个单向叠合板,处于对应位置处的金属预埋件的连接部之间形成有拼缝;利用焊接的方式将拼缝填补后,对形成的焊缝进行修面处理,以使焊缝的下侧面与金属预埋件的下侧面相平,从而消除单向叠合板之间的拼缝,不需在拼缝中填充胶浆/砂浆,使得单向叠合板拼缝处不易发生开裂、鼓包,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平整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的处理方法、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叠合板是由工厂预制的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分为单向叠合板和双向叠合板,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其中,双向叠合板指的是板侧设置有连接钢筋的叠合板,在施工时,相邻两块双向叠合板的连接钢筋相互插接,且连接钢筋插入两侧后,其重叠的长度不小于10d,d为连接钢筋的直径;在双向叠合板拼接后,接缝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处理,并形成为整体式接缝,由于双向叠合板之间为整体式的接缝,双向叠合板的下侧面不易产生开裂、鼓包等现象。
相较于双向叠合板,单向叠合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即当单向叠合板密拼后,单向叠合板在拼缝的一侧不设置有连接钢筋,在现浇层完成浇筑后,单向叠合板的板侧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因此,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单向叠合板的拼缝处的建筑结构容易发生开裂、鼓包等现象,降低了建筑结构楼板下侧面的平整度,从而降低观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821144076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种预制楼板、预制楼板拼接结构以及叠合楼板。其中,所述预制楼板的拼接端的表面设有内凹槽,在相邻的所述预制楼板拼接后,相邻的所述内凹槽用于安装固定连接板。该申请案通过在凹槽内固定连接板的方式,提高了拼缝处的结构强度,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刚性,但连接板与预制楼板凹槽的边沿处会形成缝隙,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尤其是粉刷层,仍容易发生开裂、鼓包等现象。
又例如,申请号为202022559894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预埋件的密拼叠合板拼缝节点结构,在相邻叠合板对应拼接形成拼缝的端面分别设置有预埋件,将相邻叠合板相互对应的预埋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拼缝处的刚性连接结构。该申请案利用单向叠合板板沿处设置的预埋件实现连接,其实质上仅是提高了单向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仅能避免楼板应力带来的开裂。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单向叠合板,其密拼、浇筑形成楼板后,在下侧面仍形成有垂直于板面的间隙,该间隙处的粉刷层厚度高于拼缝处其他位置的粉刷层厚度,使得楼板在受热、受潮后,粉刷层膨胀、变形的程度相差较大,最终导致单向叠合板的拼缝处容易发生开裂、鼓包现象。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粉刷层在单向叠合板拼缝处容易发生开裂、鼓包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的处理方法、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减少粉刷层在单向叠合板拼缝处发生开裂、鼓包的概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的处理方法,所述单向叠合板内设有金属预埋件,将所述金属预埋件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单向叠合板下侧的边沿,且形成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侧面与所述单向叠合板的下侧面相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