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7494.8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4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琴;管亿;俞明晶;冯敏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3/00 | 分类号: | F22G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1418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管圈 支撑 过热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属于过热器结构领域,其包括过热器管,连接在过热器管两端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均为竖直设置,所述过热器管为水平设置,所述过热器管包括进水层和出水层,进水层的管线的一端与进口集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层相连接,出水层的管线的另一端与出口集箱相连接;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分别设置有高温腔室与低温腔室,所述过热管与高温腔室相连接。本发明通过过热器管自支撑,不需要另外的支吊结构,做到了制作简单,经济。由于管子层叠布置,增加了管子受热面积,又将过热器在横向方向分级布置,减少了过热器的占用面积,对流受热面能更合理的布置,减少了锅炉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属于过热器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对流式过热器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通常D型锅炉采用卧式的过热器结构。卧式结构布置的过热器其蛇形管水平放置,过热器在停炉时管内存水容易排除,但它的支吊结构比较复杂且易积灰,且由于炉膛出口温度较高,对支吊结构的材料要求也较高,存在不经济的情况。另外,由于烟气流通截面有限,为了达到锅炉蒸发量和过热蒸汽温度,过热器有时会沿锅炉长度方向分级布置,这样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通过过热器管自支撑,不需要另外的支吊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管子层叠布置,增加了管子受热面积,可将过热器在横向方向分级布置,减少过热器的占用面积。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管圈自支撑式过热器,包括过热器管,连接在过热器管两端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均为竖直设置,所述过热器管为水平设置,所述过热器管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所述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均包括进水层和出水层,进水层的管线的一端与进口集箱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层相连接,出水层的管线的另一端与出口集箱相连接;进水层设置在出水层之下;所述进水层与出水层的管线交叉布置,且在管线交叉处设置有护管板;
所述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分别设置有高温腔室与低温腔室,所述过热管与高温腔室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U型段、第三U型段及设置于第一U型段与第三U型段之间的第二U型段,其中第一U型段与第三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第二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U型段、第五U型段、第六U型段及第七U型段,所述第四U型段与第六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五U型段与第七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第三蛇形管的出水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U型段、第九U型段、第十U型段及第十一U型段,其中第八U型段与第十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九U型段与第十一U型段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U型段、第四U型段及第八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换热段;
第二U型段、第五U型段及第九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换热段;
所述第三U型段、第六U型段、第十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三换热段;
所述第七U型段与第十一U型段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四换热段;
所述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第三换热段及第四换热段之间依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口集箱与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及第三蛇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和第三进口管,所述第三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右侧,第二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中部,第一进口管设置在进口集箱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74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