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7392.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7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坤;郭永存;王爽;刘宝莹;李德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24 | 分类号: | B07B1/24;B07B1/46;B07B1/50;B02C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都创云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74 | 代理人: | 夏轩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煤矸石分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外壁一侧啮合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内周面固定连接于螺旋叶片。通过将煤矸石和煤炭的混合物利用进料管道倾倒至第一空心柱内,然后电机提供动力,从而带动第一空心柱转动,第一空心柱转动时会带动混合物依次经过每一组通料孔,充分利用每组通料孔,提高利用率,同时利用翻动板将混合物中的大颗粒煤炭撞击到圆锥上破碎,完成大块煤炭的自动破碎,防止大块煤炭跟随大块煤矸石一起被排出,提高筛分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矸石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其产量占原煤产量的15%左右。煤矸分离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必须工序,去除矸石同时是煤炭生产清洁能源的基础,减少矸石颗粒排放就可以降低pm2.5单位排放。分拣矸石可减少入洗成本,提升成品煤品级,提高煤矿企经济效益。加强对煤矸石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研究及提高洁净煤技术,是当前燃煤大国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市面上煤矸石筛分技术有利用高压气流提供动力吹走矸石,也有利用传统机器臂或者人工挑拣矸石。利用高压气流吹动矸石,不能大批量的快速大致筛分,也无法将筛分的煤炭按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只能利用传动带慢速前进,利用传感器将一个个的混合物进行判断,然后吹动煤矸石,利用传统机器臂或者人工拣矸石,其成本过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大批量快速进行大致筛分的、同时筛分质量较高、可以将筛分后的煤炭颗粒大小进行分类的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矸石分离设备,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外壁一侧啮合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内周面固定连接于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空心柱内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翻动板,所述多个翻动板沿着螺旋叶片的螺旋线进行分布,所述翻动板两侧均与螺旋叶片之间存在翻动板1/4长度的间隙,所述第一空心柱外周面贯穿有多组通料孔,每组等距分布多个通料孔,所述每组通料孔沿着螺旋叶片的螺旋线进行分布,所述多组通料孔从靠近电机一侧到远离电机一侧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第一空心柱外周面两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底部均等距固定连接有三条支撑腿,所述第一空心柱内周面远离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圆盘挡板,所述第一圆盘挡板底部开有出料口,所述位于出料口底部的限位环远离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底部设有煤矸石传输装置,所述第一空心柱和壳体内部贯穿有凸轮杆,所述凸轮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U形支撑杆,所述U形支撑杆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凸轮杆贯穿第一圆盘挡板并与第一圆盘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心柱底部设有三个接料箱。
具体的说,所述凸轮杆外部设有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与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柱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环挡板,所述圆环挡板内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圆盘挡板,所述凸轮杆贯穿第二圆盘挡板并与第二圆盘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柱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圆锥。
具体的说,所述第二空心柱外周面贯穿有多组第一柱,所述第一柱与第二空心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柱远离凸轮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柱,所述第一柱远离第二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靠近凸轮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凸轮杆滚动连接,所述定位盘和第二空心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具体的说,所述每组第一柱沿着螺旋叶片的螺旋线进行分布,所述每组第一柱的数量和每组通料孔的数量相等且中轴线重合,所述每组第一柱上的第二柱直径为对应通料孔直径的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7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