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66092.6 | 申请日: | 2021-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力;段笑晖;王宇;田月红;李国兴;熊瑛;李艳;王桂玉;余洋;汪曼;李尧;谢鹏飞;王鹏;李辉;袁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9/00;E02B9/02;E02B9/06;E02B5/02;E02B5/08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渠道 压力 连接 加固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所述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适用于径流式水电站,所述径流式水电站包括渠道、压力前池、厂房和尾水系统,所述渠道与所述压力前池连接,水轮发电机组位于厂房内,压力前池通过管道引水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连接,所述水轮发电机组与尾水系统连接,所述渠道首端设置进水闸,用于向渠道引水,保证电站的发电用水,所述压力前池设置退水闸,所述退水闸的闸底板高程与所述压力前池的底板高程相等,所述退水闸用于排空所述压力前池的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消力坎、加固台阶、左加固块和右加固块,所述渠道末端设置消力坎,所述消力坎距离渠道与所述压力前池连接处一定距离;所述加固台阶与所述渠道末端处连接,所述加固台阶上端与所述渠道最末端连接,所述加固台阶下端与所述压力前池底板连接,在所述压力前池左侧壁与所述加固台阶之间修建左加固块,在所述压力前池右侧壁与所述加固台阶之间修建右加固块,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在电站上游无来水的工况下进行施工,关闭渠道进水闸,并利用压力前池退水闸排空所述压力前池的水体;
S2:对渠道末端的渠底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并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在渠底所述消力坎的位置处钻孔,在钻孔内植入消力坎钢筋,所述钻孔直径大于所述消力坎钢筋直径,待消力坎钢筋植入后,对钻孔进行灌浆;
S3:对消力坎钢筋绑扎箍筋,并设置消力坎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设计强度,拆除模板;
S4:在消力坎下游的渠道左侧和右侧分别修建设置左楔形消能块和右楔形消能块,所述左楔形消能块和右楔形消能块均距离消力坎一定距离,其中右楔形消能块距离消力坎的距离大于所述左楔形消能块距离消力坎的距离;所述左楔形消能块和右楔形消能块的修建方法为:
在渠道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左楔形消能块钢筋和右楔形消能块钢筋,所述左楔形消能块钢筋和右楔形消能块钢筋设置方式为:先对渠底对应位置进行钻孔,后植入钢筋,并进行灌浆;之后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所述左楔形消能块钢筋和右楔形消能块钢筋之间设置滤网,用于对渠道来流杂物进行过滤;
S5:对压力前池底板上对应于加固台阶、左加固块、右加固块的位置进行清理,并用高压水枪冲洗,采用钻机进行钻孔,并分别植入加固台阶钢筋、左加固块钢筋、右加固块钢筋,植入加固台阶钢筋、左加固块钢筋、右加固块钢筋后,对钻孔进行灌浆,所述加固台阶钢筋与所述加固台阶形状匹配,也呈台阶状;对所述压力前池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进行清理,并钻孔植入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植入后,对钻孔进行灌浆;
S6:绑扎连接钢筋,采用连接钢筋依次固定连接左加固块钢筋、右加固块钢筋、加固台阶钢筋、左侧壁的固定钢筋、右侧壁的固定钢筋,从而形成加固台阶、左加固块、右加固块的钢筋笼结构;
S7:分别设置左加固块、右加固块和加固台阶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完成加固装置的施工。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坎距离渠道与所述压力前池连接处的距离不小于 1m。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台阶等宽设置,其宽度等于所述渠道与压力前池连接处所述渠道的底宽。
4.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固块和所述右加固块的高度均低于所述加固台阶的高度,所述左加固块和所述右加固块的顶面均为斜面。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固块和所述右加固块的顶面与所述压力前池底板通过弧形面或者斜面进行连接。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渠道和压力前池连接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坎包括迎水面、背水面和弧形顶部,所述迎水面与所述渠道底面的角度为钝角,所述背水面与所述渠道底面的角度为钝角,所述弧形顶部分别与所述迎水面和背水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未经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60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