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的综合检测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5474.7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3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潇;王洪涛;刘池;门燕青;李勤兴;王睿;陶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结构 变形缝 病害 综合 检测 评价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的综合检测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地下结构完成施工建造后,在待检测的变形缝处分别安装沉降位移监测传感器、转动角度监测传感器、张开位移监测传感器,分别监测变形缝两侧地下结构的相对沉降位移值、相对转动角度值与变形缝张开位移值,并记录上述各类传感器安装完毕后的初始时刻;
步骤二:待某一检测时刻,在步骤一各监测传感器得到的时刻各项监测数据基础上,利用水量计统计量测时刻变形缝处的渗漏水水量值;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检测时刻对应的各项监测数据值,分别与变形缝处对应的允许相对沉降位移值、允许相对转动角度值、允许张开位移值和允许渗漏水水量值进行对比,得到变形缝处差异沉降病害发展率、差异转动病害发展率、张开病害发展率与渗漏水病害发展率;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各病害发展率,建立变形缝处各病害的整体发展水平指标;
步骤五:根据各病害发展率与整体发展水平指标,建立变形缝处各病害的差异发展水平指标;
步骤六:构建综合反映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发展程度与过程发展趋势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步骤七:将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与指标允许值进行对比,并据此将地下结构变形缝处的整体健康状态定量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根据整体健康状态级别,判断病害状态,进行变形缝病害防控与治理;
步骤三中,地下结构变形缝处差异沉降病害发展率代表了检测时段~内差异沉降病害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率大小,计算公式为:;
步骤三中,地下结构变形缝处差异转动病害发展率代表了检测时段~内差异转动病害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率大小,计算公式为:;
步骤三中,地下结构变形缝处张开病害发展率代表了检测时段~内张开病害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率大小,计算公式为:;
步骤三中,地下结构变形缝处渗漏水病害发展率代表了检测时段~内渗漏水病害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率大小,计算公式为:;
步骤四中,变形缝处各病害的整体发展水平指标为各病害发展率的平均值,反映了地下结构变形缝处各类病害发展的平均程度,计算公式为:;
步骤五中,变形缝处各病害的差异发展水平指标,为各病害发展率的标准差,反映了地下结构变形缝处各类病害发展的差异程度,计算公式为: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的综合检测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沉降位移监测传感器与转动角度监测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变形缝的两侧,相对沉降位移值为变形缝两侧沉降位移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值之差,相对转动角度值为变形缝两侧转动角度监测传感器的监测数值之差;张开位移监测传感器为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或连杆式位移传感器,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变形缝的两侧,变形缝张开位移值为传感器两固定端之间的张开位移监测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的综合检测评价方法,其特征是,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与指标允许值满足时,地下结构变形缝处的整体健康状态为Ⅰ级,代表变形缝处整体处于非常健康状态,无需进行病害防控;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与指标允许值满足时,地下结构变形缝处的整体健康状态为Ⅱ级,代表变形缝处整体处于健康状态,但需进行密切关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结构变形缝病害的综合检测评价方法,其特征是,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与指标允许值满足时,地下结构变形缝处的整体健康状态为Ⅲ级,代表变形缝处整体病害显著,对地下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产生较大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病害修复治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4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