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房间环境保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5408.X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宫继;董良志;孙哲;袁洋;张旭;徐楠;蓝天;陶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64;F24F11/65;F24F11/52;F24F11/74;F24F11/89;F24D13/00;F24D19/10;H02J7/00;F24F110/10;F24F110/6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温振宁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房间 环境 保障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房间环境保障系统,包括:温度变送器,其用以监测蓄电池房间的室内温度,在室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室内温度时,启动变频抽风风机降温,在室内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室内温度时,启动加热装置升温;氢气浓度探测装置,其用于监测蓄电池房间的室内氢气气体浓度,在氢气气体浓度超过预设氢气气体浓度,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指定时长后,启动变频抽风风机,降低氢气气体浓度;自动化分系统,其用以获取蓄电池本体的本体温度及蓄电池组充电器的运行信号,在本体温度超出预设本体温度时,发送报警信号至安全管理控制分系统,调整变频抽风风机和变频送风风机的风速和风量,将运行信号转发至安全管理控制分系统,以进行通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舱保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蓄电池房间环境保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远洋钢制客船的日益流行,蓄电池组作为一种主或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时的后备能源,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给临时应急照明提供后备电能主要依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在主电源或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时,蓄电池组正常提供电能就成为乘客及船员能否安全撤离,控制处所可见度能否保证,消防员装备能否可达的关键。
为保证蓄电池组正常工作和维护,固定在专用储物架上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通常布置在专用的蓄电池房间内,供紧急情况下使用。
铅酸蓄电池组是高污染和危险产品,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析出氢气,而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对它的使用环境和蓄电池房间有严格的要求。
目前,蓄电池房间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为:自然进风,单速轴流离心风机排风。此方案需要船员人工巡检时手动开启排风风机,仅能满足蓄电池使用环境的最低使用要求。蓄电池组本身及其工作状态和所处环境没有功能联锁。
目前,现有的设计方法由于采用自然进风的方式,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强;单速轴流离心风机排风的方式,运行时电能消耗量较大。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一般都采用与其它邻近区域共用单速轴流离心风机排风的方式,开启蓄电池房间风闸,船员定期巡检启动排风机以排除蓄电池房间聚集的易燃气体,对危险的排除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船员的要求高,系统可靠性低。
然而这种方案存在如下不足:
1)需要船员人工巡检时手动开启排风风机,并且船员对于排风风机的开启条件只能通过经验判断,准确性无法保证;
2)这种方案无法准确判断蓄电池房间内的易燃气体含量是否达到警戒值,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长时间不被发现;
3)目前的设计方案无法保证在蓄电池组每一次充电过程中及时开启排风机,蓄电池房间易燃气体更易积累,浓度升高;
4)蓄电池房间环境的保障没有蓄电池组本体温度的参与,当蓄电池组本体温度过高时,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环境温度、气体浓度的蓄电池房间环境自动保障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房间环境保障系统,包括:
温度变送器,其用以监测蓄电池房间的室内温度,并在室内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室内温度时,启动变频抽风风机进行降温,且在所述室内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室内温度时,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升温,所述第一预设室内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室内温度;
氢气浓度探测装置,其用于监测蓄电池房间的室内氢气气体浓度,并在所述氢气气体浓度超过预设氢气气体浓度,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指定时长后,向变频抽风风机发送启动信号,以通过所述变频抽风风机将室内的氢气气体浓度降低至安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