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烟气净化机构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3076.1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李凯;陶梦姣;隋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翔龙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1/04 | 分类号: | F28D11/04;F28F9/013;F28F19/01;F28G1/08;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陈铄 |
地址: | 2144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烟气 净化 机构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用于解烟气传输过程中热量散失较多,热交换设备受高温影响使用寿命缩短,排出烟尘中对环境有害物质较多,排烟管内部排烟速度受限和催化剂失活导致有害物质排出污染环境的问题,具体为带有烟气净化机构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管、纵向回收管、外框架和横向回收管;本发明通过与纵向回收管和横向回收管连接的转动管转动,使转动管外壁的各个区域均可与排出的高温烟气直接接触,使用寿命得到提升,通过去除的烟尘在挤压套的作用下被压实后排出,使排出烟尘中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氮硫氧化物减少,通过多个催化床依次进行脱硝操作,使排烟管内部不会发生排烟受阻和催化剂失活导致有害物质排出污染环境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具体为带有烟气净化机构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余热的综合利用就是根据余热的品质,按照温度高低顺序不同按阶梯利用,品质高的可以用于生产工艺或余热发电。
现有技术中,为保证余热回收率的提高,多在烟气直接排出位置处进行余热的回收利用,余热回收过程中烟气中的大量烟尘易附着在余热回收管的外侧,使余热回收管与烟尘之间因管壁外侧附着烟尘的影响,热交换效率降低,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且余热回收管的一侧长时间与温度较高的烟气直接接触,影响余热回收管的使用寿命;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去除时多采用布袋除尘和静电除尘的方式,布袋除尘和静电除尘所需设备的占用空间较大,且布袋除尘去除的烟尘呈蓬松状态,使蓬松状态的烟尘中含有较多的氮硫氧化物,氮硫氧化物随烟尘直接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烟气净化多采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催化还原的方式完成脱硝操作,该反应过程中,为保证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进行催化还原,反应时间较长,使排烟管内部烟气的传输受限,且催化剂在发生失活时,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使排出外界环境中的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与纵向回收管和横向回收管连接的转动管转动,使转动管外壁的各个区域均可与排出的高温烟气直接接触,使用寿命得到提升,通过去除的烟尘在挤压套的作用下被压实后排出,使排出烟尘中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氮硫氧化物减少,通过多个催化床依次进行脱硝操作,使排烟管内部不会发生排烟受阻和催化剂失活导致有害物质排出污染环境的情况,解烟气传输过程中热量散失较多,热交换设备受高温影响使用寿命缩短,排出烟尘中对环境有害物质较多,排烟管内部排烟速度受限和催化剂失活导致有害物质排出污染环境的问题,而提出带有烟气净化机构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带有烟气净化机构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管、纵向回收管、外框架和横向回收管,所述排烟管外表面上下两侧连接有纵向回收管,所述排烟管外表面左右两侧连接有横向回收管,所述排烟管外侧壁对应所述纵向回收管和所述横向回收管位置处设有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部对应所述排烟管位置处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
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两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排烟管内侧壁靠近所述横向回收管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外侧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支撑框架外侧壁连接转轴靠近所述转动管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盘,所述支撑框架外侧壁连接转轴远离所述转动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转轮,所述转动管外侧壁对应所述驱动齿盘位置处连接有传动齿环,所述转动管外侧壁对应所述纵向回收管位置处连接有纵向齿环,所述转动管外侧壁对应所述横向回收管位置处连接有横向齿环,所述外框架内部上表面靠近所述横向齿环位置处连接有连动支撑板,所述连动支撑板外侧壁对应所述横向齿环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横向嵌合齿轮,所述横向嵌合齿轮外侧壁一侧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连动支撑板外侧壁对应所述纵向齿环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纵向嵌合齿轮,所述纵向嵌合齿轮外侧壁对应所述第一转轮位置处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转动管外侧壁远离所述横向齿环的一侧连接有连动转轮,两个所述连动转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翔龙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翔龙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3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