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属性签名与区块链的匿名信息反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5637.3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8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阚海斌;秦琨;刘百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0 | 分类号: | H04L9/30;H04L9/32;H04L9/40;H04L6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属性 签名 区块 匿名 信息反馈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属性签名与区块链的匿名信息反馈系统。本发明的匿名信息反馈系统,包括:信息的反馈者(用户)、信息的查看者(用户)、属性授权中心、属性授权中心服务端、信息反馈用户端、反馈信息链网络;本发明是对基于去中心化属性签名加以改进,提出适用于去中心化可撤销的属性签名算法,并与区块链进行结合,在信息反馈区块链系统中提供用户隐私保护服务,解决当前信息反馈系统中用户身份隐私泄露、信息发布后被恶意篡改删除的问题,助力社会信息流通与社会监管的公平性、合法性与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匿名信息反馈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反馈即信息接收者对发送者所传递的信息产生反应,并将这种反应回馈给发送者的过程。作为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信息反馈的本质在于使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交流的过程,信息反馈也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社会生活场景中,如民生反馈、企业内部反馈、用户反馈等。信息反馈作为了解群众意愿、推动决策科学的重要途径,能够起到推进政府、企业等组织高效运转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社会运行各个领域的“工具革命”,无论商业领域的生产、宣传,还是非商业领域的公共管理、政府决策,在工具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推动信息收集领域的信息反馈的线上化。近年来,舆论反馈平台层出不穷,大体可以划分为实名反馈与匿名反馈两种。在当前社会监管机制中,信息反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当前的信息反馈流程中存在这样几类问题。首先,信息反馈者若实名反馈,内容的真实性有所保证,但反馈者的个人信息同时也遭到泄漏,被反馈者对反馈者的打击报复事件时有发生。其次,若匿名反馈,由于反馈者身份不明,反馈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任程度将大大降低。换言之,当前没有一种方案能够同时解决信息反馈者的身份保护与信息真实性考证两大问题。同时,无论匿名还是实名的信息反馈都无法保证信息在发布之后的留存与不可篡改。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匿名性、不可篡改的优点。从其去中心化的程度上来看区块链可以划分为公链、私链、联盟链,但无论哪一种区块链在用户的身份权限层面都缺乏较为完善的处理。用户通过其地址代表个人身份,但区块链中的地址是可追踪的,通过其地址关联的输入与输出仍然存在可以反推个人真实身份的可能。同时,区块链地址无法承载用户的个人的属性特征,其记录在区块链中的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
属性签名则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案,属性签名最早由Maji于2008年提出,其核心在于签名者利用属性权威中心生成的对应于签名者属性的私钥对消息生成签名,信息的验证者可以验证签名是否拥有所声称的属性。属性签名可以使得信息的发起者在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证明自己拥有某些属性、某种身份,从而可以增加其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也正是属性签名的这样的特性,使其十分适合应用于匿名信息反馈的场景。
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通过属性签名为反馈信息提供身份背书,反馈者可以使用自己拥有的属性对信息进行签名,信息接收者可以验证反馈者是否具备声称的属性,整个过程中反馈者的身份是匿名的,从而实现了反馈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与信息真实性可验证的双重保证。本专利通过改进现有的去中心化属性签名方法,实现用户属性的撤销,增强去中心化属性签名的实用性,实现属性权限的灵活管理。同时,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反馈数据上链从而实现其不可篡改与公开性。基于以上思路方法对现有监管机制进行完善,以更安全、更可信的方式实现社会信息反馈与监管,从而推动社会监管的公平性与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信息反馈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身份安全、数据信息安全性能优越的匿名信息反馈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匿名信息反馈系统,是对基于去中心化属性签名加以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去中心化可撤销的属性签名算法,并与区块链进行结合,解决当前信息反馈系统中用户身份隐私泄露、信息发布后被恶意篡改删除的问题,助力社会信息流通与社会监管的公平性、合法性与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5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