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撑管及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55181.0 | 申请日: | 2021-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8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郭禹令;付林;汪鑫;周小文;王志国;腾沫;刘静;李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C5/06 | 分类号: | B64C5/06;B64C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2 | 代理人: | 华冰 |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撑管 无人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尾撑管,所述尾撑管包含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分为两段方便所述尾撑管拆卸后运输。其中第一段管,包含机翼连接端和管内分离前端,所述机翼连接端和管内分离前端之间为等直径圆管;第二段管,包含管内分离后端和尾端,所述管内分离后端和尾端之间设置连接段和渐收段: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尾翼的垂尾梁连接;所述渐收段的直径沿管内分离后端至尾端的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设置所述渐收段,所述尾撑管与尾翼之间接触面为斜面,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包含水平方向力,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由于所述渐收段的直径沿管内分离后端至尾端的方向逐渐变小,水平方向的力向前,尾翼推动者尾撑管,使二者直接力传递直接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撑管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能够携带特定载荷,采用弹射起飞、挂索回收的起降方式在水面动平台起降。
海上无人机主要执行海基侦察任务,要求具有巡航速度低、起飞重量小、升阻特性好的特点,同时,有较强的携行能力、使用维护性的要求。
双尾撑布局即将尾翼以双尾撑杆形式与机身连接。该布局规避了常规布局设置推进式动力系统时空间上的尴尬,同时机翼、尾翼、平尾连接在一起,形成框架式结构,提高了整机的强度,是大展弦比飞机的良好选择,适用于需要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海上无人机。
CN214729612U中一种易拆装的固定翼无人机尾撑机构中公开了尾撑管与机翼的连接方式,并提供了通过连接起落架的辅助支撑杆与尾撑管连接。
CN110282115A中公开的无人机机翼-尾撑连接的新型受力结构通过连接快卸销将尾撑管与机翼上蒙皮、翼撑连接衬套和机翼下蒙皮连接。
CN213200076U公开的无人机用尾撑管的连接结构中尾撑管为倒三角结构,并进一步公开了通过前T型连接片和连接接头使尾撑管与机翼连接,所述尾撑管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连接法兰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垂尾前管梁和垂尾后管梁,所述垂尾前管梁与垂尾后管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无人机尾翼。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尾撑管及无人机,所述尾撑管与无人机的尾翼的传力路径直接且二者连接可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明目的。
尾撑管,用于将无人机的尾翼连接在机翼上,包含第一段管和第二段管:
第一段管,包含机翼连接端和管内分离前端,所述机翼连接端和管内分离前端之间为等直径圆管;
第二段管,包含管内分离后端和尾端,所述管内分离后端和尾端之间设置连接段和渐收段:
所述连接段用于与所述尾翼的垂尾梁连接;
所述渐收段的直径沿管内分离后端至尾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渐收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管上的连接段包含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渐收段包含第一渐收段和第二渐收段;
从所述管内分离后端向尾端延伸出第一渐收段,从所述第一渐收段向尾端延伸出第一连接段,从所述第一连接段向尾端延伸出第二渐收段,从所述第二渐收段向尾端延伸出第二连接段。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置开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置开孔的部位套设碳管。
优选地,所述尾撑管还包含尾撑管内衬,所述尾撑管内衬为低密度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管的内分离前端和所述第二段管的管内分离后端之间通过快速连接接头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含以上所述的尾撑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5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测指标异常值的自动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细胞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