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微粉助磨剂、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2823.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腾;林添兴;陈晓彬;邱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4/32;C04B103/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包爱萍;王春霞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微粉助磨剂 用于 phc 混凝土 掺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微粉助磨剂、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玻璃微粉助磨剂,包含醇胺、糖蜜、尿素及甘油。所述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包含:磨细玻璃微粉、硅灰、降粘剂;所述磨细玻璃微粉由玻璃粉添加助磨剂进行粉磨制得;所述助磨剂采用如上所述的玻璃微粉助磨剂。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掺合料能够将废弃的玻璃粉在管桩混凝土中进行再利用,同时可以提高PHC管桩混凝土的流变性和蒸压蒸养强度,可广泛用于泵送或非泵送PHC管桩混凝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微粉助磨剂、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HC管桩有着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造价便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房屋、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中,在PHC管桩中掺入一定量的掺合料可以有效的降低PHC管桩的生产成本。
公开日为1996年10月23日、公开号为CN95116762.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掺磨细建筑砂生产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工艺,。其中涉及到掺合料为磨细建筑砂是指用普通建筑砂磨细至一定细度,并要求SiO2的含量>90%以上,磨细建筑砂可等量替代30%水泥生产PHC管桩。
公开日为2003年07月23日、公开号为CN03112836.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掺磨细高硅砂生产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方法,所涉及的掺合料为将SiO2含量≥80%的高硅砂磨细至比表面积≥300m2/kg,可等量替代10%~40%高标号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公开日为2019年04月05日、公开号为CN10957731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强PSHC预应力管桩以及制备工艺,其中涉及到一种活性掺合料S粉,其中,活性掺合料为S粉,是一种工业电炉在熔炼提取产品过程中,通过逸出烟尘收集处理而成,颗粒可以达到纳米级别,其含有90%以上纳米级Si02。
在目前常用的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含硅量高的建筑砂进行粉磨,使其达到一定比表面积而成;而另一种方法是将工业电炉在熔炼提取产品过程中逸出烟尘收集处理而成。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筑砂的价格持续走高,第一种制作PHC管桩用的混凝土掺合料的方法因原材料成本逐年升高,已经失去经济效益;而第二种方法因为其特殊性无法大范围推广使用。废弃玻璃再生细骨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玻璃微粉,其SiO2含量大于70%,可以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一种廉价的原材料用于生产PHC管桩,如何提高玻璃粉的粉磨效率以及保证PHC管桩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微粉助磨剂、以及一种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该掺合料可以将废弃的玻璃粉在管桩混凝土中进行再利用,同时可以提高PHC管桩混凝土的流变性和蒸压蒸养强度,可广泛用于泵送或非泵送PHC管桩混凝土中。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具体来说,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微粉助磨剂,包含醇胺、糖蜜、尿素及甘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醇胺与所述糖蜜的质量比为2:(0.5~1);所述尿素的用量为所述醇胺与糖蜜总质量的5%~20%,所述甘油的用量为所述醇胺与糖蜜总质量的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醇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N,N-二苄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所述用于PHC管桩的混凝土掺合料包含:磨细玻璃微粉、硅灰、降粘剂;
所述磨细玻璃微粉由玻璃粉添加助磨剂进行粉磨制得;
所述助磨剂采用如上所述的玻璃微粉助磨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低旦复合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装于车辆的变频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