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2178.3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2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重军;张维;丁宝国;潘雷;黄鹏飞;于吉涛;杨波;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H04W4/029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仁彦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位置 识别 方法 装置 定位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定位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来自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入终端的终端感知能力;基于终端感知能力,输出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位置信息感通设备传输与接入终端之间进行感知测量的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控制消息用于激活接入终端周围的感通位置标签传输与接入终端之间进行感知测量的标签感知测量结果;接入终端周围的感通位置标签为与位置信息感通设备相连的感通位置标签经选取得到;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标签感知测量结果,根据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标签感知测量结果获取接入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连接)、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和mMTC(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海量物联)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三大技术场景。其中,URLLC是5G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针对高可靠低时延场景(URLLC),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在3GPP R16及之前的版本中,5GURLLC已经具备了0.5ms空口时延、99.9999%可靠性和TSN(Time-Sensitive Network,时间敏感网络)支持能力,百纳秒级网络同步精度以及小于1m的相对定位精度。在URLLC与eMBB复用条件下,传输带宽可实现100Mb/s级别。R17则将目标提升到99.999999%的可靠性以及10ms时延内0.2m级别定位精度,支持3m的垂直定位精度。
在3GPP协议中,定义下行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定位参考信号)和上行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帧听参考信号)用于定位测量,但受限于信号的采样率,定位精度约1~3m,无法满足URLLC场景对高精度的定位需求。在5G定位系统架构中,通过与其它制式通信系统(例如,蓝牙、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WIFI等)进行融合方案,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到米级以下。然而传统方案,仍然存在无法满足URLLC应用场景中定位精度要求的问题,尤其是无法同时实现定位精度和定位网络性能的同步最优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定位精度的终端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及定位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来自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入终端的终端感知能力;
基于终端感知能力,输出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位置信息感通设备传输与接入终端之间进行感知测量的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控制消息用于激活接入终端周围的感通位置标签传输与接入终端之间进行感知测量的标签感知测量结果;接入终端周围的感通位置标签为与位置信息感通设备相连的感通位置标签经选取得到;
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标签感知测量结果,根据设备感知测量结果和/或标签感知测量结果获取接入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入终端的终端感知能力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接收位置信息感通设备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感通设备开机时的设备位置信息与设备感知能力;
通过位置信息感通设备接收与位置信息感通设备已建立通信链路的感通位置标签的标签信息;标签信息包括感通位置标签的标签位置信息与标签感知能力;
对设备信息和标签信息进行记录,得到位置信息列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