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微针光动力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1771.6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9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明;赵慧婷;王旭;魏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N5/06;A61K41/00;A61K9/70;A61K47/36;A61K47/34;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李亚东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微针光 动力 治疗 装置 | ||
1.一种使用可溶性微针的一体化光动力治疗装置,包括形成为阵列的微针片和阵列光源,所述微针片形状实现为与治疗皮损的面型一致的阵列结构,微针片上的各微针由尖端部分(102),基底部分(101),以及基底部分至尖端部分的过度部分组成,所述基底部分为柔性材料形成,硬度低以贴附于皮肤表面,在皮肤内的溶解速度慢;所述过度部分在光动力治疗时形成导光柱,增强光透过表皮层的能力;
所述阵列光源形成在柔性基底上,用于对准微针片以施加光动力的治疗光,微针阵列的各微针的中心与治疗阵列光源各单元的中心大致对齐,阵列光源的多个光发射部数量与微针片上的微针数量一致而组成面型一致的照明装置以照射各微针;
所述尖端部分呈锥形,该锥形的直径或边长(R1)不小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所述尖端部分与过度部分的连接的结构被形成为使尖端部分刺穿皮肤后可借助皮肤表层的收缩而被妥善容纳进皮肤;
形成尖端部分的材料包括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以及光动力治疗用的光敏剂,所述光动力治疗用的光敏剂分散于所述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通过固化使尖端部分形成为实心锥形体,硬度大于所述过度部分的硬度。
2.一种使用可溶性微针的一体化光动力治疗装置,包括形成为阵列的微针片和阵列光源,所述微针片形状实现为与治疗皮损的面型一致的阵列结构,微针片上的各微针由尖端部分(102),基底部分(101),以及基底部分至尖端部分的过度部分组成,所述基底部分为柔性材料形成,硬度低以贴附于皮肤表面,在皮肤内的溶解速度慢;所述过度部分在光动力治疗时形成导光柱,增强光透过表皮层的能力;
所述阵列光源形成在柔性基底上,用于对准微针片以施加光动力的治疗光,微针阵列的各微针的中心与治疗阵列光源各单元的中心大致对齐,阵列光源的多个光发射部数量与微针片上的微针数量一致而组成面型一致的照明装置以照射各微针;
所述尖端部分呈锥形,该锥形的直径或边长(R1)不小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所述尖端部分与过度部分的连接的结构被形成为使尖端部分刺穿皮肤后可借助皮肤表层的收缩而被妥善容纳进皮肤;尖端部分构成为中空的壳,壳材料包括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中空部分用于容纳光动力治疗用的光敏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分采用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基底部分和过度部分采用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或其他生物性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治疗装置,微针片通过多个微针的基底部分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微针阵列由n*m数量的微针组成,n和m可选自1~20的自然数;阵列中各微针的中心距(R3)大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微针的尖端形状为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牙型的一种或多种,尖端部分的高度为100~1500µm,边长或直径(R1)为100~800µm,各微针间中心距(R3)为100~1000µ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治疗光照度较高而超过一定值时,采用散热器贴附于所述治疗阵列光源,通过循环水冷或气冷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7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