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角度的骨科外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49951.0 | 申请日: | 2021-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涛;张英泽;陈伟;童伟;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拓思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64 | 分类号: | A61B17/6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郑勤振 |
| 地址: | 430078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角度 骨科 固定 装置 | ||
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骨科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0),其适于卡抓外部固定系统的第一元件;第二夹持组件(20),其适于卡抓外部固定系统的第二元件;以及旋转组件(30),其耦连至第一夹持组件(10)和第二夹持组件(20),使得所述耦连允许第一夹持组件(10)绕自身轴线(107)和旋转组件(30)转轴(301)的轴线旋转,第二夹持组件(20)绕自身轴线(207)旋转。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外固定装置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调节角度的骨科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复位、固定、愈合是骨折治疗三个重要过程,而固定则是骨折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固定不仅能巩固复位效果,还会促进愈合速度和质量。目前对骨折患处的固定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夹板固定,第二种是内固定,第三种是外固定。
夹板固定是对骨折处手动复位后,利用石膏夹板或其它硬质夹板对骨折处进行绑缚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较为传统,固定极不牢固,骨折处很容易松动移位,导致愈合效果较差。
内固定则是施行手术,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后,利用接骨板、固定螺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金属固定物,对骨折处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复位、固定的效果较好,但是手术创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医源性损伤。而且多数情况下,病人骨折愈合后,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将内固定物取出,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外固定是施行手术,将骨折复位,并在骨折的肢体外安装骨外固定器进行固定。骨外固定器是一个由夹持装置和棒、销等组装成的体外钢架,可以支持骨骼,矫正骨骼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移位。外固定手术创口小,无需二次手术,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现有的外固定装置,其夹持装置的夹持角度一般无法调节,或者调节范围有限。导致医生在实施手术时操作较为不便,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时需要在病人骨骼上多打钢钉才能完成固定,增加病人医源性损伤,也增加了感染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角度的骨科外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外固定装置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骨科外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组件,其适于卡抓外部固定系统的第一元件;
第二夹持组件,其适于卡抓外部固定系统的第二元件;以及
旋转组件,其耦连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使得所述耦连允许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绕自身纵轴线和所述旋转组件转轴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绕自身纵轴线旋转。
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其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卡住所述第一元件的容置部,所述第二夹爪底部有防转动表面;以及第一螺钉,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并限定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纵轴线;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爪;第四夹爪,其与所述第三夹爪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卡住所述第二元件的容置部,所述第四夹爪底部有防转动表面;以及第二螺钉,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夹爪、所述第四夹爪并限定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纵轴线。
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旋转组件经由旋转阻止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旋转阻止件上表面为适于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防转动表面互补的表面。
在上述第一方面,旋转组件包括:
底座,其上具有容纳所述第二螺钉螺纹部的孔,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为适于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防转动表面接触互补的表面;以及
两个盘,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两个盘的圆周面为适于与所述旋转阻止件下表面互补的防转动面,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两个盘上,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两个盘之间的部分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螺钉螺纹部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拓思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拓思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9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